2024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形势展望近日,赛迪智库发布《2024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形势展望》相关报告,对2024年形势的作出基本判断。包括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呈快速增长态势。2023年全球人工智能IT总投资规模1540亿美元,同比增长19.6%。据相关部门数据统计,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已达5000亿元,企业数量超过4400家。2023年我国人工智能大模型市场规模21亿美元,同比增长高达110%,占全球市场规模10%。预计2024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达6158亿美元,我国将突破7993亿元。预计2024年全球人工智能大模型市场规模将突破280亿美元,我国大模型市场规模将达216亿元,继续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速。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完善。2023年,全球主要国家已将人工智能科技人才培养作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点举措。展望2024年,我国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体系将进一步完善。跨学科融合将人工智能基础课程分梯度融入其他专业传统课程体系当中。大模型深度赋能垂直行业和前沿领域趋势愈发突显。截至2023年11月,国产大模型有188个,其中通用大模型27个。2024年,大模型将逐步拓展外延赋能自动驾驶和具身机器人等领域,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研究)也将持续赋能科学研究,促进科学领域的创新,提升研究效率。该报告提示需要关注四方面问题。一是“算力需求大+成本投入高”拔高行业进入门槛。以ChatGPT为例,每日处理1300万独立访问量,需要3万多片NVIDIA A100 GPU以提供庞大的计算和存储资源支持,初期投入高达8亿美元,1750亿参数的GPT-3的总训练成本高达1200万美元。二是适度监管与促进发展之间的平衡面临挑战。一方面,人工智能具有强大的创新力,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带来的伦理与安全、负外部性等问题也频频引发社会关注。三是人工智能在重点行业领域应用率偏低。人工智能对我国大多数传统行业的应用还处于小规模试点,顶级制造业企业人工智能应用普及率与欧美相比有较大差距。根据凯捷统计,欧洲顶级制造业企业人工智能应用普及率超过51%,美国顶级CCID221制造业企业人工智能应用率达到28%,我国相关指标尚有明显差距。四是大模型数量过多存在无序竞争风险。同质化训练集会导致大模型同质化。超高的训练成本和开发技术门槛决定了中小型企业不宜投资此类项目。赛迪智库提出四点建议。一是降低算力使用门槛,优化算力体系建设;二是加快赋能千行百业,打造行业合作生态;三是推动监管手段创新,提升应对挑战能力;四是合理规范无序竞争,促进大模型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