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读

播音与主持艺术是一门关于语言但不限于语言的艺术, 而智能语音技术是人工智能发展中的重要领域, 是实现人机交互的端口环节, 是人工智能的“入口”领域。
伴随着传统媒体的智能化转型,人工智能主播日渐出现在新闻节目中,带来了播音与主持行业生产模式、传播方式、内容创新等多方面的变革,"AI合成主播"逐渐成为智媒时代播音主持艺术发展的聚焦点与新转向。



第十部分

“AI合成主播”



[新小微]的诞生  ✦

PART 1 

2020年5月21日,搜狗公司联合新华社推出了全球首个3D人工智能合成主播,编号「新小微」。

它是以新华社记者赵琬微为原型,通过超写实 3D 数字人建模、多模态识别及生成、实时面部动作生成及驱动、迁移学习等技术,生成的与真人无异的AI分身模型。

 ✦ 

「新小微」走进虚拟演播室

 ✦ 

「新小微」播报新闻

其背后的原理,是基于真人原型采集海量数据:原型戴着数据采集头盔,几百个摄像头会对其身体各个部位进行全方位「打点」扫描,采集每一处细节,并对其多种形态的表情和动作进行细致入微地捕捉记录。

 ✦ 

采集人物原型过程示意




“AI合成主播”的概念界定 ✦

PART 2 

“AI合成主播”是搜狗公司利用基于“自然交互+知识计算”这一人工智能理念下的“分身”技术,主要由两大引擎组成,分别是语音合成形象合成

这种人工智能“分身”技术的构建基础是,首先通过采录和收集真人新闻主播播报视频中的唇形、声音、面部表情等特征,然后再运用语音合成中的语音识别技术与形象合成中的搜狗人脸识别、三维人脸重建、表情动作建模技术以及深度学习等技术,最后联合建模训练而成。

 ✦ 

“AI 合成主播”的更迭升级
“AI合成主播” 的优势 ✦

PART 3 

【AI+艺术】“AI合成主播”

✦ 对新闻生产者:全天候实时生产,强化内容把关  

  • 将新闻生产的运用从幕后延伸到台前,何种场景都能快速上岗,尤其是在突发报道中极具优势

  • 24小时不间断播报,保证了新闻时效性
  • 借助人工智能的“分身”技术,真人主播能从许多技术含量较低的播报中解脱出来,留出更多时间精力去进行深度报道类、人物访谈类和新闻评论类等互动节目的录制。

 ✦ 

“基于AI驱动的3D数字人”原理图示
图源:新华社

✦ 对新闻传播者:多语言对外传播,革新职业素质  


  • 精准性,时效性上更胜一筹,促进了国内新闻领域与世界各国媒体的高效沟通与权威交流。

  • 对传统真人主播职业素质提出更高要求

正如麦克卢汉将技术看作是“人的延伸”,“AI合成主播”诞生,解放传统主持行业生产力的同时进一步改善新闻行业风气,革新新闻人职业素养,在给传统媒体新闻记者和真人主播带来生存压力的同时,也充分激发其全媒体传播潜能

✦ 对新闻接收者:人性化程序设计,优化用户体验  

  • 其语言输出等表现符号程序按人类属性设置,贴合受众生活和认知框架

  • “AI合成主播”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信息的内涵性,改善了传统大众传播中我播你听的单向传播状态,提升了传播信息的接受率和转化率
“AI合成主播”应用的思考 ✦

PART 4 

✦ 缺乏情感认知  

  • “AI合成主播”仅是对大数据的程式化、机械性的处理,目前难以实现富有情感、吸引力强个性鲜明的鲜活报道;

  • 其善于模仿,但难以引起来自人类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远不能与有血有肉的真人新闻主播相提并论。

✦ 缺乏价值判断 


  • 与“AI主播”相比,人的最大价值在于事实判断、价值判断以及对复杂逻辑关系的推理
  • 目前“AI合成主播”在独立进行深度思考方面有所欠缺,而新闻主持人可以凭借自身的逻辑思维,在直播过程中进行随机应变的灵活处理。

✦ 缺少真人质感  

  • 例如, “AI合成主播”看似自然, 却依然能用肉眼看出与人类主播的不同之处, 让受众一定程度上感到“不适”,有时口型的不契合, 及其他细微的不真实感甚至会对受众产生“恐怖效应”。


 ✦ 

「新小微」3D模型形象
图源:新华社


AI合成主播”的展望与总结 ✦

PART 5 

“AI合成主播”的出现, 成为业界讨论的热点, 但热点过后, 我们需要更多思考如何利用更多的人工智能成果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

未来优秀的媒体人不必是人工智能专家, 但一定要知道怎样利用人工智能来更好地为自己的工作服务。

面对技术对新闻行业的影响, 我们能做的, 便是将技术为我所用, 让“AI合成主播”这类人工智能新应用更好地服务于新闻行业。

 ✦ 

搜狗分身技术定位示意图
图源:新华社


参考文献:

1.何强.人工智能在新闻领域应用的新突破——从全球首个“AI合成主播”谈起[J].新闻与写作,2019,(05):93-95.

2.专题积累|AI合成主播的概念、特征、优势、局限、价值指向、发展路径https://mp.weixin.qq.com/s/c2BZFW05sszY0MVU8YtoeQ

3.张志刚.“智媒”时代下的播音主持艺术“新观”[J].视听,2019(03):104-105



✦  本栏目由清华大学学生创客空间协会合作建设  ✦


撰文 | 熊丽琦

编辑 | 毕文立

审核 | 王旭东

中意设计创新基地




往期推荐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