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先一起来看看,这次的指南主要说了什么,我帮你划一下重点:
第一、谁可以用?怎么用?
小学:禁止学生单独用AI,只能在老师引导下接触。初中:可以用AI分析一些学习问题,但要有限度。高中:允许结合AI做一些探究学习,前提是老师指导+安全规范。
第二、怎么用AI帮助教学和学习?
可以帮学生→
个性化学习:AI可以根据孩子的能力推荐合适的学习内容和节奏。
互动式探究:像和AI聊天一样学知识,提高逻辑、创新能力。
提升阅读体验:AI带来沉浸式阅读,比如朗读、虚拟角色陪读等。
心理调适:可以在AI陪伴下缓解焦虑,学会情绪管理(老师/家长需陪伴)。
无障碍学习:视障、听障学生也能借助AI平等学习。
可以帮老师→
备课提效:AI能帮老师设计教案、生成多媒体课件。
课堂互动:AI助教、VR互动让课堂更生动。
批改作业:AI帮忙生成作业、检查错题、分析学情。
个性辅导:根据学生差异,AI可量身推荐学习任务。
评价支持:AI参与教学评价,提高效率与客观性。
可以帮学校管理者→
办公更高效:写报告、做方案、翻译文件,AI全能帮忙。
资源更均衡:AI辅助偏远学校也能用上好内容好老师。
评价更科学:AI分析学习数据,帮助及时发现问题。
决策更智能:AI模拟政策效果,辅助教育决策。
档案管理智能化:历史资料数字化管理,信息更清晰。
第三、使用AI的原则和底线?
育人为本,不能让AI代替人的思考。
因材施教,不同年龄阶段要有不同策略。
技术向善,使用内容要健康、导向要积极。
公平普惠,不能因为用不上AI而被落下。
安全可控,不能侵犯隐私、泄露数据。
第四、不同人群的职责是什么?
教育部门:制定规则,分级监管,确保AI工具安全、可控、合规。
学校:规划AI进校园的方式,保护数据隐私,避免一刀切或过度依赖。
教师:不能把AI当老师用,要正确引导学生用AI,不可泄露敏感信息。
学生:不能拿AI抄作业、作弊,要学会独立思考与信息筛选。
家长:陪孩子一起安全使用AI,别一味依赖,也别输入敏感信息。
企业/社会力量:提供合适产品,保障安全,避免技术偏见。
总结一下,这份指南就是告诉我们:AI可以进校园,但要安全、规范、因材施教,不能乱用、滥用,更不能代替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