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兴起三十年以来,涌现出阿里巴巴、海康威视等数字经济龙头企业的杭州作为数字经济第一城的观念深入人心。进入2024年,杭州高歌猛进的势头不减,代表新质生产力最前沿力量的“杭州六小龙”强势崛起,并在2025年初呈现集中爆发之势。杭州的人工智能显示出统治级别的实力,让人不由得惊呼:难道杭州才是我国人工智能第一城?
数字经济给人的印象是偏“软”,有时又被称为虚拟经济,但人工智能却是数字经济中偏“硬”的产业方向,深耕人工智能的“杭州六小龙”就都是硬核科技企业。仔细剖析“杭州六小龙”的涉及领域,不难发现,游戏科学、深度求索、群核科技、宇树科技、云深处科技和强脑科技,分别聚焦于游戏开发、人工智能、机器人、脑机接口等领域,除了深度求索和群核科技本身主业是人工智能外,另外4家也是核心人工智能企业。
深度求索仅花费558万美元,在短短两个月内就训练出了人工智能大模型DeepSeek-V3,以1/20的成本实现了对国际人工智能巨头OpenAI的超越,导致美国人工智能主题股票遭抛售,美国芯片巨头英伟达股价历史性暴跌,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大幅下跌。同时,DeepSeek-R1其应用上线一个月来,活跃用户数迅速突破3000万大关,已有包括微软、英伟达等世界级云计算巨头在内的200多家企业宣布接入,DeepSeek已成为国运级别的科技成果。
群核科技用13年攻克AI空间智能难题,创建全球最大的室内场景可交互三维数据认知深度学习集-InteriorNet,并通过高性能计算与物理世界仿真技术来推动空间智能技术发展。
游戏科学研发的3A大作《黑神话·悟空》运用了全景光线追踪、深度学习图像生成、高精度光学动作捕捉等人工智能技术。国际级别的权威奖项NYX游戏大奖正式评选出2024年度最佳游戏,《黑神话·悟空》荣膺此殊荣,游戏科学也同时被列为了精选品牌。
宇树科技的机器狗、人形机器人都是具身智能的集大成之作,强调人工智能与环境的感知和互动。其自主研发的机器狗“UnitreeB2-W”可做出托马斯全旋、逆流爬坡等高难度动作,甚至能驮起一名成年男子,视频被马斯克转发后,在全球范围内引发轰动,在全球四足机器人市场占有率超过60%。可以扭秧歌的人形机器人亮相春晚舞台的背后,是宇树科技自主研发的人形机器人在动力学控制算法、高精度传感器、高性能电机等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实现了高难度动作和复杂环境适应能力。
云深处科技的技术来源于浙江大学,其自主研发的X30四足机器人,能适应-20℃至55℃的工作环境,已在电力、消防、救援、建筑、安防等多个行业实现商业化应用,2024年交付给新加坡能源集团作为电力隧道巡检解决方案,每年可节省隧道人工巡检时长480小时。公司还发布了首款人形机器人DR01和“山猫”全地形越野机器人。
强脑科技专注于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从智能仿生手起家,在2022年实现全球首个便携式高精度脑机接口产品10万台量产。比肩马斯克的Neuralink,成为全球唯二融资超3亿美元的脑机接口企业。
早在2014年,杭州“一号工程”就提出,以人工智能为方向形成杭州特色的信息经济。此后,有利于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不断完善,涉及医疗卫生和城市治理等多个领域的人工智能政策相继出台。
在《杭州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当中,明确提出了杭州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头雁城市的目标。近年来,杭州在人工智能领域发展迅速,先后获批建设杭州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拥有两块“国家级”招牌。与此同时,杭州人工智能产业覆盖了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2021年杭州人工智能产业营业收入2038.5亿元,同时新增注册企业加速增长。2022年前10月,杭州人工智能产业注册企业数量为19470家,超过2020年全年的新增注册企业数量,形成了从核心技术研发、智能产品制造到行业智能化应用的完整产业链,有着较强的综合实力和竞争优势。2023年杭州出台《加快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人工智能产业实现营业收入2563.8亿元、占全省总量的45%。2024年7月,杭州发布了《支持人工智能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了从算力设施建设、模型开放生态、赋能实体经济、全产业链发展、人才队伍支撑五个方面14项具体举措支持AI产业发展。其中尤其将算力技术攻关和算力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点。2025年初,杭州再次发布《杭州市人工智能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通过重点发展算力基础设施、大模型和数据集、人工智能典型场景,全方位提升杭州人工智能产业能级,推动人工智能全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打造全国领先、国际一流的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高地。
从2019年提出打造“AI高地”,到2022年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再到2025年初拱墅区谋划“中国算谷”,杭州始终以超前布局抢占技术制高点。杭钢半山基地的“两朵云”已部署10万台服务器,年用电量1.6亿度,为算力经济提供坚实底座。IDC与浪潮信息联合发布的《2025年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显示,北京、杭州、上海、深圳、广州在2024年中国人工智能城市排行榜中位列前五,自2021年来,杭州已稳居全国第二。
作为“数字经济第一城”,杭州将人工智能与既有优势产业深度融合,创造了独特的应用范式。在消费端,电商与AI的结合催生了智能推荐、虚拟试衣等新业态,2023年杭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比达28.3%,其中AI贡献显著;在城市治理端,“城市大脑”通过实时分析4500路视频数据,优化交通信号灯配置,使杭州成为国内首个全域“绿波带”城市。疫情期间,“健康码”和“亲清在线”平台更展现了AI在公共危机中的响应能力。
杭州的人工智能企业呈现出“龙头引领+集群共进”的生态特征。以阿里巴巴、海康威视为代表的巨头企业,在云计算、视觉算法等领域构建技术壁垒;而“杭州六小龙”(如宇树科技、DeepSeek等)则通过细分领域的颠覆性创新,形成技术闭环。例如,宇树科技的工业级机器狗搭载DeepSeek的AI模型,在复杂场景中协同作业,展现了“算法+硬件”的深度融合。这种协同效应得益于杭州的产业布局:城西科创大走廊、滨江高新区等核心区域,集聚了756家人工智能企业,覆盖芯片研发、大模型训练、行业应用全链条。更值得关注的是,杭州的产学研联动机制——之江实验室、浙江大学等机构与企业的联合攻关,加速了技术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转化。
这种良性产业生态协同创新,使得杭州在人工智能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的多个方向实现了突破。
在视觉智能方面,杭州以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宇视科技、阿里云、新华三等龙头企业为引领,在产业链关键环节则涌现了虹软科技、大立科技、雄迈科技、博雅鸿图、银江技术、当虹科技等“专精特新”和“单项冠军”企业,形成了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格局。当前,杭州正以视觉智能为突破口,加速建设“中国视谷”产业地标。
在智能计算方面,近年来浙江省“十链百场万企”系列对接活动之智能计算产业链专场、2024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大会等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活动在杭州举办,浙江“脑机”交叉研究院项目、京东方产业基金项目、石原子科技总部项目、之科云启科技总部项目等数个智能计算战略合作项目签约。同时,杭州智能计算示范中心、中国(浙江)智能计算产业创新园、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杭州基地等重要平台和载体相继揭牌亮相。一系列产业项目和平台的落地,为杭州打造智能计算创新生态注入强大活力。
在软件方面,杭州在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研发设计工具等上游基础软件中布局了若干龙头企业;工业软件、嵌入式软件、新兴平台软件等中游软件技术研发领域有一批头部企业;金融、医疗、智慧城市等下游应用领域生态完善、优势突出。
在机器人方面,杭州拥有机器人相关企业200余家,2023年机器人产业链工业产值达150亿元,集聚1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覆盖机器人零部件生产、整机制造、系统集成等产业链环节。
在低空经济方面,2020年,杭州获批全国首批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率先开展“AI+低空经济”,探索5G、精准定位、地理网格、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在无人机城市场景中的应用。如今,无人机医药配送和血液运输等场景在杭州逐渐常态化。余杭区布局无人机物流、应急救援等场景,推动低空产业规模突破百亿。这些场景不仅验证了技术价值,更反哺了算法和数据的迭代升级。
发展人工智能产业,首先需要资金,其次需要人才。杭州政府对人工智能产业项目的资金补贴力度大、覆盖广。仅2024年,杭州市经信局对16个市级人工智能产业资金项目给予的财政补助总金额就超过6000万元,分别涉及多模态通用大模型、垂直领域优秀专用模型、标杆型应用场景示范项目、市级人工智能标杆产业园以及算力券。同时,杭州自2024年起将“算力券”年度发放总额提升至2.5亿元,用于补贴企业购买智能算力服务。2025年,杭州新一轮的“8+4”经济政策明确提出将市级财政资金从2024年的490亿元,增加到502亿元,专门统筹15%的产业政策资金,集中投向优质新质生产力,加大对通用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未来产业的支持。
不仅仅是政府补贴给力,杭州更令人羡慕的是其强大的金融造血能力。2019年至2024年9月30日,杭州共计发生了9838次融资事件,被投企业5380家,融资金额高达7801.3亿元。这三个数据,仅次于北京、上海和深圳,在全国排在第一梯队。截至2022年10月9日,杭州人工智能行业投融资事件总计达402起,投资金额共417亿元,几乎单笔投资就要上亿元。其中,宇树科技拿下2024年人形机器人单笔融资最大金额,规模近10亿元,投资方包括美团、金石投资、源码、深创投、中网投等。
充足的各类资金、良好的配套服务、宽松的创业环境,使得杭州成为吸引人工智能产业创业人才的高地。“杭州六小龙”的创始人中,除了梁文锋毕业于浙江大学,云深处科技的创始人朱秋国本科到博士阶段都是在浙江大学度过的,群核科技的创始人黄晓煌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后赴美国学习计算机。宇树科技的创始人王兴兴本科毕业于浙江理工大学,硕士就读于上海大学。杭州六小龙的创始人,其中四位在浙江有就读经历。
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在毕业后一度没有找到工作,后来好不容易拿到了大疆的工作offer,一度去了深圳,但最终选择回杭州创业。一方面是因为他自己是浙江人,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杭州创业的成本相比其他大城市要更低。
杭州在抢人才方面肯下功夫,在吸引人才、培育创新企业方面具有独特的竞争力,在造富方面也独树一帜。据统计,过去10年的首富们,或多或少都跟杭州有联系。如农夫山泉钟睒睒、阿里巴巴马云、网易丁磊、娃哈哈宗庆后。虽然拼多多的黄铮发迹于上海,但是也毕业于浙大,与杭州有着不解之缘。
正是杭州对人才的吸引力,才催生了大批的民营企业,才能孕育“六小龙”这样的优质企业。2019-2023年,杭州注册企业数量由2019年的63.66万家上升至2023年的94.20万家,其中,共有25121家企业跨市迁到了杭州,在新一线城市中仅次于成都,排在第二位。从人才资源来看,根据脉脉人才智库发布的《人工智能顶尖人才数据图鉴2022》,北京AI人才占全国的24%,排名第二的就是杭州,占16.53%,深圳仅占6.18%。
2025年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这是时隔六年之后的又一次民营企业座谈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参会的共有31位民营企业家,其中来自杭州的6人;第一排就坐的企业家14人,其中来自杭州的4人,数量均位居全国城市第一。“六小龙”中的王兴兴和梁文锋均出席会议并在第一排就坐,这说明杭州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已经引起国家的高度关注和充分肯定。
杭州人工智能产业已进入爆发期,其实何止“六小龙”,“杭州第七龙”灵伴科技已现身,定位“AI+AR”人机交互,产品主要包括AR眼镜、智能音箱。其最新AR眼镜Rokid Glasses,外形与传统的黑框太阳眼镜很像,重量仅49g,可把文档显示在AR眼镜上,通过手上的戒指完成翻页,是完美结合智能和时尚的科技产品。其创始人兼CEO祝铭明还笑称2月15日刚刚邀请了“四小龙”游戏科学的冯骥、宇树科技的王兴兴、Deepseek的梁文锋、强脑科技的韩壁丞到家里吃饭。后面,还有微医控股、西湖心辰、涂鸦科技、斑头雁……以及更多深耕技术前沿,默默积蓄力量的杭州人工智能企业。
如此看来,可以说在人工智能产业的成果转化和市场化上,在产业链的带动能力上,杭州已经是事实上的人工智能第一城,即便在算法、大模型等基础研究领域,也已经不弱于北京。杭州通过“政策链+资金链+人才链”的组合拳,形成了“研发—转化—应用”的全周期资金支持体系,在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头雁城市上坚定前行。这一系列投入不仅降低了企业成本,更推动了如“杭州六小龙”等创新主体的崛起,加速技术向实体经济渗透,为杭州抢占全球AI竞争制高点奠定了坚实基础。
(点击蓝色文字查看详情)
智库成果:协会又一重要提案被采用并获省领导批示 | 协会建议正式纳入武汉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 协会参加市《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座谈会并发表意见建议 | 协会参加郭元强书记“解难题、稳增长、促发展”调研活动并发言 | 协会在市委调研协商座谈会为本土科技企业率先建言
重磅活动:2025年武汉市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大会 | 武汉民营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先锋对话 | 2024“创赢新赛道”武汉市民营企业运动会 | 2024“武创荟”•双谷联动汽车产业创新发展对接活动
黄鹤之星特训营:| 特训营四周年庆典 | 第七期&第八期在延安结业 | 第11期领航班开班典礼 | 第九期&第十期开班盛典 | 第七期&第八期苏州开班 | 第六期在湖北大悟结业 | 第六期在深圳开班
名企游学:探访深圳华为 | 探访科大讯飞&蔚来工厂 | 探访古井集团 | 探访日本传来工坊&金刚组 | | 探访日本京瓷 | 探访青岛海尔 | 探访协鑫集团 | 探访三一重工
助企活动:走进天宸物探 | 走进振光科技 | 走进武汉安域 | 走进红星杨科技 | 走进天汇诚信 | 走进同捷信息 | 走进智博创享 | 走进武水地质大队 | 走进湖北工建科投 | 走进湖北寰安 | 武汉市企业出海联盟揭牌 | 科技型领军企业创新发展座谈会 | 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座谈会 | 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座谈会
排版 编辑 发布 | 武汉市高新技术产业协会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