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三师联创团队的AI作品《画境水乡》受邀参加"AI未来城市展",以其独特的艺术表达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展现AI助力乡村振兴的魅力。


“AI未来城市展”于2025年1月29日至2月28日在三亚举办。由CBC建筑中心策展,汇聚了来自北京、上海、广州、西安等地的顶尖建筑师、规划师、艺术家和科技机构,以未来城市的某个主题或方向作为切入点,展现对未来城市的思考,探讨AI赋能未来城市的可能性。

AI未来城市展海报



 沪派江南

沪派江南“六域、八脉、十二意象”

上海乡村涵盖9个涉农区和1548个行政村,水系作为乡村地区最重要的地理要素,其变化深刻影响着围垦圩田等人工耕作方式和农业生产类型,孕育出上海独特的水乡空间肌理。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全面实施《上海市特色村落风貌保护传承专项规划》(沪府〔2024〕21号),保护传承沪派江南水乡特色风貌,彰显乡村文化内涵,加快打造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风貌保护传承样本,赓续城乡历史文脉,推动城乡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沪派江南”概念应运而生。


“沪派江南”不仅是一种上海乡村保护的方法论,更是为了更好地传播沪派江南的乡土文化。在展示与宣传试点营造过程中,深入挖掘乡村的历史、文脉、风物和故事,展现其独特魅力。与此同时,“沪派江南”概念的提出也探索了一种乡村振兴的新模式——建立“三师联创”机制,即由规划师、建筑师、景观师共同协作,多维度、多层次地将沪派江南的乡村风貌特色最大化地呈现给市民,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在“AI未来城市展”中,三师联创作品《画境水乡》凭借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该作品以金山特色农民画为载体,巧妙地将建筑设计与AI技术结合,展现了上海市金山区中洪村荷影荡地区充满希望与活力的未来乡村景象。通过对乡村振兴的多维度探索,《画境水乡》不仅激发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也引发了对未来发展的思考与期待。作品将文化艺术、自然景观、社区互动与科技体验融为一体,构建了一个动态且多元的乡村生活模型。借助AI技术,打破了时空界限,使过去、现在与未来在虚拟与现实交织的空间中形成共鸣。


1.设计筑基,勾勒乡村未来蓝图

《画境水乡》的创作始于三师联创团队对中洪村荷影荡地区160户宅基地的深度设计与规划。团队通过对中洪村荷影荡片区复杂的村落结构进行深入考察,全面分析了当地的自然环境、文化脉络和村民的生活需求,提出了一套全新的空间功能及村落结构策划方案。这一方案以渐进式的陪伴模型为核心,旨在通过分阶段、可持续的方式,逐步提升村民的生活与生产质量,同时为乡村注入新的活力。在设计过程中,团队特别注重城乡融合,通过植入城市链接点,将城市的资源、技术与乡村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特色相结合,赋能乡村发展。


这种城乡互通的理念,不仅让乡村焕发新生,也为城市居民提供了回归自然、体验乡村生活的机会。《画境水乡》正是基于这一设计理念,通过AI技术将乡村的未来图景生动呈现,展现了一幅既有传统底蕴又充满现代活力的乡村画卷。

【沪派江南】《画境水乡》亮相AI未来城市展,开启未来乡村新想象


2.AI赋能,绘就水乡艺术新境

《画境水乡》的创作利用了Stable Diffusion技术,成功突破了传统方法的局限。以建筑常用大模型为基础,结合ControlNet插件控制效果图的结构关系,并叠加金山农民画风格的Lora模型,实现了风格与结构的统一。


团队通过大量实验,最终筛选出两个能够稳定输出理想风格的金山农民画Lora模型。在运用ControlNet插件时,团队将设计改造的效果图转化为控制线,以此引导作品的生成。同时,团队优化了手绘风格的大模型参数,并改进了生成采样方法,成功获得了符合预期的效果图雏形。


在后续处理中,团队巧妙利用了两个Lora模型的特性——写实风格与写意风格。通过分别生成两张底图并进行融合处理,团队成功实现了主体写实、背景写意的《画境水乡》创作。这种融合不仅保留了农民画的传统艺术特色,还赋予了作品现代科技的表现力。


值得一提的是,项目完成后,团队将自主研发的金山农民画模型开源分享至设计平台。截至目前,这些模型已被使用超过千次。这一数据不仅是对团队技术探索成果的肯定,也激励着团队在AI艺术创作领域继续深耕,探索更多可能性。



AI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动力,三师联创团队的《画境水乡》,正是这一趋势的生动体现。它让我们看到,科技不仅可以改变城市,也可以赋能乡村,让乡村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新的生机。


未来,三师联创团队将继续探索AI技术在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中的应用,用科技描绘更多美好的未来图景。让我们共同期待,未来的乡村,既有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也有科技赋能的无限可能!



沪派江南·金山枫泾镇荷影荡片区三师团队

规划: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建筑:华建集团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景观:上海或然景观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供稿:华建集团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沈钺建筑创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