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书香上海”设为置顶星标

让书香与您常伴


“辑客出发”编辑沙龙第十四期


11月10日,“辑客出发”编辑沙龙第十四期在世纪出版园世纪书房成功举办。



面对市场变化,如何做好创新策划?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外语部、科普组主任,副编审王一佼通过四个部分、十个问题,解答了“新”编辑成长之难。何为“新”?她分享了自己从新编辑成为“新”编辑的方法论,回答了当下编辑出版行业的普遍困惑。



活动·回顾|辑客出发NO.14王一佼:十个问题解答新编辑打造爆款之难!
01

面对新技术,成为“新”技术编辑!


第一问,AI元年,语言模型降低还是提升了出版的价值?

ChatGpt会冲击出版这一职业吗?王一佼拥抱技术,认为其目前仍然不可避免存在内在缺陷,在创造力层面不可替代人类。出版人做到有专业的判断力、准确性、思想性,仍然未来可期。


第二问,编辑是否会被人工智能取代?

编辑有思想、创造力,有判断力、专业力,承担责任,与作者、作品拥有情感连结,并须手脑并用,符合不易被AI取代的职业特征。人工智能只能辅助,出版仍需要专业人士把控。要学会更好地向AI提要求,多试用AI工具。



02

面对新对手,成为“新”行业编辑!


第三问,竞争对手是哪家?

编辑要弄清对手是谁,或许并不是同赛道友社,而是行业外的“神秘力量”,根本问题在于思考用户的根本需求。从自身出发,她讲述了互联网对其的冲击并分析其优势,将内容互联网化是其解决之道。


第四问,如何成为跨界编辑,策划知识付费产品?

王一佼认为,出版社拥有行业高手、内容把握能力与产品设计等优质资源,同时缺少流量与跨界经验。她分享了为融合出版作出的尝试与探索,从音频课到视频课,《安宁日语》系列在b站获得了强劲的成功。也指出,跨界编辑的工作日常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的普遍工作,在日常运维与实时用户反馈监督等打造私域流量等方面亦需用心。


扫码进入课程


03

面对新用户,要转换“新”思路!


新编辑应认识到,现在的读者越来越挑剔的事实。


第五问,市面上已有好多差不多的了,还能如何创新?

王一佼认为,出版要找出不同的需求。她分享了爆品《画懂科学.118化学元素》的成功经验,每一次选择背后应有合理思考才能找准用户、找准机会。


《画懂科学.118化学元素》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22年9月

第六问,如何为身处信息爆炸时代的用户提供价值?

针对当下信息时代特征之缺陷,王一佼指出,出版物要有思想,要个性化,要能辨真伪,要善于列提纲与划重点。


第七问,如何把用户的吸引力从手机吸到图书上?

王一佼提倡反向思维,思考什么样的书是手机无法替代的?为什么图像更容易吸引人脑?如何利用手机吸引更多的读者?然后顺势而为。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23年05月


译者:施小炜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23年03月


04

面对新渠道,要成为“新”媒体编辑!


围绕(客)流量的焦虑一直都在!面对当下搜索、排序的焦虑,如何应对?


第八问,流量越来越贵,如何选择健康流量?

依赖平台流量,或许陷入流量陷阱。而有利润且兼具推广与渠道的才是健康流量。


第九问,如何搭建新媒体矩阵?

以其经验为例,从37万粉丝数的微信公众号起始,搭建出拥有服务号、订阅号,朋友圈社群,微博,小红书,视频号,抖音,b站的全平台新媒体矩阵,让出版发行工作愈发从容。


第十问,私域流量是否真的可能变现?

答案是肯定的。通过图书、课程、音频将用户导入私域,在私域内进行全行业纸书售卖、知识付费产品、文创产品以及广告。



最后,王一佼指出,在此过程中,用户粘性大大增加,编辑的收获会大于变现。


来自上海出版单位的40余位从业者现场参加了本次沙龙。同时,线上直播也收获了300余位观众的实时观看。干货满满的实战经验值得更多新编辑学习、吸收,成为立足当下、面向未来的“新”编辑。



资料:新书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