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蓝字“开放教学数字化实验室”关注我们哦!

随着AI大模型智能体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完善,AI技术呈现出愈加强烈的生命力,为行业变革和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教育行业,亦是如此。为了深入探索AI大模型智能体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与深远影响,上海开放大学上海开放远程教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前期举办了“AI大模型智能体及其应用研讨会”,线上开展研讨,邀请来自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的教授学者们,围绕AI大模型智能体的技术前沿、行业发展、应用场景及未来趋势等议题展开了深入分享与交流探讨。

(图)会议现场


会上,基于AI大模型智能体技术,探索未来智能教育应用新范式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张继勇教授,通俗易懂的解析了生成式AI与AI智能体(AI Agents)技术及其在行业中的广泛应用。张教授指出,AI智能体的目标是模拟成为人,而大模型的赋能,让AI智能体不仅拥有了大脑,还具备感知与行动的能力,从而能够自主执行任务,对设定的目标进行任务分解并完成,他指出,AI智能体与工作流(workflow)结合能显著提高AIGC性能。此外,他还强调,要基于AI多智能体协同框架的应用开发新“范式”,通过校园场景、公司管理场景、医院场景等应用案例,生动展示了智能体之间相互协作的重要意义。他总结指出,基于AI大模型的智能体技术是人工智能应用落地的关键技术,行业知识的深入理解对开发AI垂直行业应用非常有帮助作用,同时,用户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问题很重要,有待加强重视。

(图)张继勇教授演讲分享现场


北京大学的卢宗青教授,从多模态大语言模型出发,探讨了智能体及多智能体框架及其应用趋势。卢教授通过一项对91个语言模型的多维评测分享,揭示了不同模型有不同的优势,而国内语言模型的综合表现已经基本接近国际一流水平,但存在能力发展不均衡的情况。他强调,尽管大模型在聊天任务上表现出色,但智能体的分工合作才是实现复杂任务高效完成的关键。卢教授还提出了促进AI技术在各垂直领域的深入应用,他表示,对于一个行业,通过行业分工,让智能体针对不同任务相互合作并达到好的效果,是更重要的。

(图)卢宗青教授演讲分享现场


上海交通大学软件学院的吴刚教授介绍,AI Agent是基于大语言模型为核心动力、具备自主理解、感知、规划、记忆和使用工具的能力能够自动化执行复杂任务的系统,大模型为AI Agent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自主学习和智能推理能力。他表示,当前我们正处于以自主学习和适应环境为特征的第三次浪潮之中,通过介绍AI Agent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如个性化学习、智能辅助教学等,并结合实际应用的演示,强调了AI Agent和大模型对提升流程自动化的灵活性、适应性和决策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他指出,大模型是大模型,agent 是agent,把这两件事情有效的结合起来,服务于应用场景才最重要。

(图)吴刚教授演讲分享现场


AI大模型的深度赋能为智能体技术的教育应用注入了强劲的活力与战斗力,它如同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强劲引擎,驱动着教学流程的精细化优化与教学方式的智能化革新。


在此次研讨会上,学校领导及参会人员与教授学者们紧密围绕学校实际情况与未来发展需求,就AI大模型智能体在校园中的构建策略、架构设计及其在教学实践中的多元应用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探讨。这场思想碰撞的盛宴,不仅是对AI大模型智能体在教育领域应用潜力的深度挖掘,更是对教育智能化发展路径的集思广益,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更多的思路与启示,推动着教育行业走向更加智能、更加高效、更加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