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STEM教育兴起的背景下,伴随AI产业发展并在硬件上的多种尝试,教育机器人市场正以万象更新之姿,呈现百花齐放的发展活力。
国际数据公司(IDC)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教育机器人市场硬件销售额10.7亿元,同比增长12.5%。IDC预计,到2029年,中国教育机器人市场硬件销售额将达到39.3亿元人民币,5年复合增长率12.9%。
IDC定义教育机器人为基于计算机自动控制,能够连接到网络,具有1个及以上自由度或具有拟人化情绪表达能力,内置教育相关内容的智能产品。教育机器人具体可划分为三大类:编程机器人、仿生机器人和交互机器人。
教育编程机器人
● 核心特点:以编程教育为目的,或者由标准化积木、机械零件(齿轮、电机、连接件)和电子模块(传感器、控制器)组成,需手动组装成不同形态(如小车、机械臂、人形结构),或者硬件结构相对固定(如小车、坦克),重点通过编程控制运动(避障、循迹、任务执行)。
● 代表厂商:优必选,阿尔法蛋,大疆,乐高 SPIKE Prime,Makeblock等。
教育仿生机器人

● 核心特点:模仿人类或动物形态(如人形、四足机器人),具备多关节运动能力,可结合语音、视觉交互,支持教育场景下复杂动作编程和场景模拟。
● 代表厂商:优必选, Loona等。
教育交互机器人
● 核心特点:以语音交互、图像识别为核心,可进行问答、课程讲解及个性化学习辅导,支持 AI 场景化教学(如早教问答,模拟英语对话、棋牌教学,科学实验演示等)。
● 代表厂商:阿尔法蛋,元萝卜等。
IDC研究发现,教育机器人市场发展具有以下特点和方向:
1.百花齐放——市场格局仍处在剧烈变动阶段
机器人教育由来已久,近年来伴随AI产业自身的发展以及教育界对于计算机基础素质培训的重视,编程机器人市场稳定发展并形成依托课程和赛事的完整教育体系,以乐高为代表的国际品牌尽管具有高端竞争优势,但中国厂商如优必选、Makeblock等也凭借多年线下课程体系搭建和内容服务积累稳定发展。仿生机器人方面,国内厂商如优必选、可以科技在AI、传感及模拟技术的发展下将双足和四足机器人小巧化落地到教育场景,增添更多趣味智能化编程教育产品。
2.术业有专攻——教育场景下的细分场景深化与专业分工愈发明确
教育分层以及个性化教育产生的需求差异化更加明显,例如早教、K12编程启蒙、语言学习和棋牌类等学科学习,这些不同学习场景对于产品定义以及功能都有不同的要求,促使产品在教育场景上的分类更加细化,从而提供更加匹配的AI交互、传感及软件内容等方面的技术方案。
3.一体化——构建硬件+内容+服务的价值生态模式
就长期发展而言,教育机器人厂商将更倾向于提供“机器人+课程/内容+赛事/服务”整体解决方案,例如优必选、阿尔法蛋都在搭建相关资源体系,提高产品价值护城河,形成闭环生态。从行业实践与用户需求来看,这种一体化服务模式本质是通过资源协同解决教育场景中的落地断层问题。这种全链条覆盖,让机器人从单一教学工具升级为 “教学实施 + 能力评估 + 兴趣激发” 的综合教育载体。
IDC中国研究总监潘雪菲表示,教育机器人赛道正从“硬件创新”迈向“生态竞合”。当前市场格局未定,本土厂商凭借内容与服务积淀,与国际品牌形成差异化竞争。未来,单纯的技术参数竞争将逐渐让位于对教育场景的深度理解与资源整合能力。能否围绕分层化、个性化需求,构建“硬件+内容+服务”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将成为企业突围的关键。这条新赛道不仅关乎技术落地,更是一场对教育本质深度融合的长期考验。IDC预计,率先完成生态闭环布局的厂商,将占据未来五年增长的核心位置。
免责声明
本文中的内容和数据均来源于IDC所发布的报告,所有内容及数据均为我公司所有。未经IDC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发表或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