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于全面覆盖上市公司报道的AI战略
每日经济新闻(下文简称每经)作为长期专注于上市公司报道的主流财经媒体,面对上市公司数量的迅速增长,从3000家到4000家,再到现在的5000多家,上市公司公告和资讯的数量也在增长,即便很资深的专业记者每天的报道数量也很难超过5家。如何使报道全面覆盖整个上市公司?创新的思路是:能否借助AI技术实现对5000家上市公司的全面报道?能否利用AI监控所有类型的公司公告,解决记者的监控盲点,提升新闻部门负责人的判断力和指挥效率?
由此,每经将2020年定义为技术转型元年,启动AI战略项目,以AI写稿为基础,当年初步完成了AI快讯系统。相关的实施流程如下:
1.5000多家A股公司AI秒速全覆盖
2020年,每经启动AI战略项目,建立AI项目组,与科技公司进行协作,利用自然语言处理(NLP)、机器学习、知识图谱等技术,开发出一款全覆盖5000多家A股公司的“每经AI快讯”。该产品主要目的在于解决每天上千条上市公司公告人工撰写的效率和成本问题。
过去公告小组记者人工采写上市公司公告,每天人均不超过10条。而2020年5月“每经AI战略”的应用场景“每经AI快讯”正式上线以来,这种状况发生了显著改变。通过AI的自动化监控和写稿,配合人工审核,在不增加采编人员的情况下,实现了对所有 A股上市公司资讯的全覆盖,形成包括公告、交易、数据、互动易等260多种类型的资讯,每条公告可以在几秒内生成并经过人工审核,日均发布量近千条。
2.重塑采编流程,采编效率大幅提升
每经AI快讯系统重塑了每经的采编流程。之前模式是:记者和部门主任主要依赖网络或手机来不间断监控新闻线索,工作时间长效率也低;而现在,这些任务由AI来完成,不仅实现了新闻线索的全监控和全覆盖,AI系统还能初步判断资讯的新闻级别,只有被认定为重要的公告,才会被同步推送给记者和部门负责人,以供他们进行重点研究和深度调查。
这样,记者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创作“专业、深度”的稿件中。这种转变不仅显著提升了新闻生产的效率,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新闻的质量和价值。
(二)基于用户需求的每经视频化转型
1.视频的优势和特点
据统计,截至2020年12月,中国网络视听用户规模达9.44亿,中国网民对网络视听服务的使用率为95.4%。在各细分领域中,短视频的用户使用率最高,达88.3%。[3]截至2021年6月,短视频用户规模高达8.88亿,首次超过网购用户的8.12亿规模、游戏用户的5.09亿规模,成为全民青睐的传播形态。
短视频的用户不仅多,而且增长快,用户忠诚度也高。据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我国短视频用户日均使用时长高达120分钟,远高于其他类用户。新网民中,20.4%的人第一次上网时使用的就是短视频,近90%的网民会刷短视频。短视频已成为互联网底层应用。而从平台数据看,截至2022年6月,微信视频号的月活跃用户数量达到了8.2亿,抖音和快手的用户数量分别为6.8亿和3.9亿。
随着短视频平台的崛起,人们的媒体消费时间开始转移。而且,短视频平台鼓励用户参与和互动,对于习惯了这种高度互动的用户来说,传统的文字媒体的被动式信息接受方式会显得较为单调。短视频的内容创作和传播方式更加直观、快速且富有吸引力,这也改变了人们的内容消费习惯。
2.2021年上线首个全流程无人化视频直播系统——每经AI电视
2021年,为了顺应资讯视频化的趋势,提升财经资讯可看性与传播维度,每经定义该年为视频转型元年,开始研究如何以海量的每经AI快讯为基础,开发出围绕AI快讯的财经视频产品。
在文字类财经资讯已实现AI全覆盖的基础上,每经通过智能制图、自动化动效、视频融合等技术手段实现了文字转视频的AI化,并构建了虚拟主持人与全天候直播流的形式,通过AI自动播控系统,于2021年12月成功上线了国内首个全流程无人化AI驱动的视频直播系统——每经AI电视,实现7×24小时视频播报财经新闻,构架了每经文字+视频的全平台内容传播矩阵。[4]
(三)雨燕智宣——AI化+视频化相结合的创新
对于媒体,特别是传统文字媒体,每天有大量记者撰写的文字稿件。如何将文字稿件快速转化为短文或摘要,并快速制作成视频,是一项重要的挑战。
2022年,每经开始研发由AI驱动的短视频生成系统。当年12月推出了雨燕智宣——AI短视频自动生成平台,实现了从文字创作到媒资智能匹配,再到短视频自动生成,最后到多平台一键分发的全流程AI化。
通过“雨燕智宣”,每经完成了所有文字稿件的全量视频化。所有部门编采人员都能参与短视频制作,并搭建了包括城市、金融、地产、汽车、券商等多个垂类视频号。通过“雨燕智宣”试运行,每经视频号和抖音号的日均播放量环比增长了143%和17%;日净增粉丝数环比增长超过70%。视频矩阵覆盖了16个垂类,日产达到了200条,产能相比之前实现了十多倍的增长。
(四)每经的战略线
总结归纳上述路径:从2020年,每经技术转型元年,启动AI战略项目,以AI写稿为基础,完成AI快讯系统;2021年,每经视频转型元年,以“新闻可视化+虚拟主持人”,上线每经AI电视。每经的战略线非常清晰,转型的核心就是聚焦“AI化+视频化”。
2022年是每经的平台重构运营整合年,重新开发了每经的App,优化了网站,成立每经新视界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并成功推出“雨燕智宣”系统。
2023年是每经的媒资库建设年,开始搭建以上市公司为主、城市经济运行场景等多维度图片与视频素材为基础的智能媒资库。
(五)核心战略初见成效
近四年的持续深耕和不断探索,每经始终坚持“AI化+视频化”核心战略不变,逐渐取得一些成果,也得到了行业主管部门和媒体同仁、高校智库等多方面的认同。
“每经AI战略项目”获评国家新闻出版署2020年度中国报业深度融合发展创新案例。“每经AI战略项目组”团队荣获“2021年成都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改革创新”先进集体。
加持每经AI视频的“每经全媒体传播矩阵”获评国家新闻出版署2021年度中国报业深度融合发展创新案例。
同时,每经AI电视入选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院与新浪AI媒体研究院联合发布的中国智能媒体发展报告(2021-2022)十大年度案例。
在2022年度全国报刊传媒经营工作“金推手”奖评选中,“雨燕智宣视频全流程 AI 解决方案”“中证每经上市公司品牌价值100指数”荣获“融”媒体案例;每日经济新闻荣获优秀单位;每经App荣获优秀品牌新媒体:相关论文从品牌价值榜到品牌指数:财经媒体如何引领价值投资荣获理论创新奖。
(六)守正创新,坚持内容为王
每经各部门的核心记者、编辑,以“专业、深度、故事、传播”的新闻逻辑,精心打造“每经头条”IP,专访知名上市公司董事长500+,对话全球顶尖智囊100+。
推出聚焦区域经济、城市发展领域的知名IP“城市进化论”微信公众号,影响触达关键少数,长期位居澎湃号政务榜单TOP3。
每经连续7年在全国两会提问部长,仅最近4年,采访副部长级官员超过50位。从2012年起,连续12年推出“百名企业家建言全国两会”大型报道,传达基层企业家心声和建议。ofo迷途“校园贷死灰复燃”系列调查海南整治人工岛调查等报道,分别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中国经济新闻奖一等奖。
截至2022年底,全媒体用户数达1亿+,年度总阅读量超360亿。
二、大模型的出现、冲击及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