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格局重塑和中美竞合关系变化,美国人工智能治理体系正做出调整应对全球竞争新态势下的挑战和机遇。美国高度警惕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不惜采取一系列制裁措施保护其全球人工智能产业的领先地位,不断通过贸易保护、经济制裁、长臂司法管辖及外交施压等手段,试图将中国限制在人工智能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低端。

在外交领域,美国会强制要求其盟友把遏制中国人工智能崛起作为优先对华政策。美国人工智能治理体系的影响体现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不同领域。
在政治领域,论坛·全球人工智能治理 | 美国人工智能治理体系的底层逻辑浅析美国会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在认知域作战中的优势,以“技术占领、资本导演、全媒体传播”的组合拳,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提升信息传播和舆论引导能力,为美国创造更多优势和主动权,以期在国际博弈中赢得更多国际社会支持,更有效地实现其政治和战略目标。特别是美国人工智能技术在国家安全领域的应用,对中国构成严峻威胁。
在经济领域,美国对中国不断实施人工智能领域的高科技出口限制,以各种手段打压中国高科技企业,以此阻碍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2024 年 3 月 13 日,美国众议院以 352 票对 65 票的压倒性多数通过《保护美国人免受外国对手控制应用程序侵害法》(Protecting Americans from Foreign Adversary Controlled Applications Act)法案,迫使字节跳动剥离 TikTok。可见,美国在高科技和人工智能领域对中国的态度是复杂且多维的,因为这会影响美国全球霸权。
在军事领域,以美国人工智能治理体系为核心的“马赛克战”在俄乌冲突中得到充分实践。“星链”的真相揭露了其背后的“马赛克战”逻辑,因为它是同一个系统的不同子系统。这个体系支撑乌克兰更持久地对抗俄罗斯。在中东战场,哈马斯、伊朗和胡塞武装也学会了以“马赛克战”为核心的混合战新技能,让以色列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的同时,让美国也陷入极大的战略被动。在科技领域,美国为阻碍其他国家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而实施的舆论诱导,属于认知域作战范畴。如果通过媒体宣传的内容看美国各大科技公司不断推出人工智能技术和产品,就会由于缺乏对美国人工智能治理体系背后逻辑的理解,结果也只能是管中窥豹或瞎子摸象,错把对象国家人工智能发展过程的片段当作整体,掉进美国战略的陷阱,甚至在错误的方向上耗尽人力财力,失去战略机遇。
总体而言,尽管存在竞争和对抗,美国和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也存在合作的空间,因为两国都是全球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参与者。然而,对于中国而言,如何利用已经掌握的人工智能技术赋能科学技术创新,加速推进解决卡脖子技术进程,立足中国的优势找到适合国情的通用人工智能生态建设路径和方法,是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本文刊登于《中国信息安全》杂志2024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