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大模型 AI 硬件里最引人关注的产品Ai Pin“翻车“了。国外科技媒体The Verge在测评后说,真正可以依靠 Ai Pin 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告诉我时间。

几乎就在Ai Pin“翻车“的同一时间,LimitlessAI 最近推出的可穿戴吊坠 Limitless Pendant(无限吊坠),号称世界上最小的 AI 可穿戴设备。

与Ai Pin志在颠覆手机不同,Limitless更聚焦在对话场景,包括会议、谈话等等,当用户进行对话时,Limitless会记录并转录对话,然后将其总结为要点笔记。产品理念上的差异,也让Ai Pin和Limitless在产品设计上有着诸多差异,比如,Ai Pin会配备摄像头等一系列功能,而Limitless Pendant 只有麦克风。据官方公布的相关资料显示,Limitless的核心功能集中在“Transcript”(转录直译)、“Notes”(要点摘录),以及“Summary”(总结)三个方面,与目前一些具备AI功能的录音笔产品类似。

按Dan Siroker的说法,Limitless希望帮助通过人工智能,增强用户注意力和记忆力。在发布两天后,LimitlessAI创始人Dan Siroker就宣布这款 AI 吊坠已经收到了超1万台订单。

Limitless Pendant 的定价也很实在,仅售 99 美元。该公司目前正在接受预订,预计在 2024 年8月开始发货。

在Ai Pin遭遇大量差评后,Limitless究竟能否摆脱AI硬件的舆论困境呢?

/ 01 / 全球最小的可穿戴AI硬件 :Limitless Pendant(无限吊坠)

Limitless的最大特点是足够小。按公司CEO Dan Siroker的说法,这是世界上最容易穿戴的 AI硬件,它的尺寸只有有31.9mm宽,16mm薄,比 AirPods 第一代(44.3mm x 21.3mm x 53.5mm)还要小,

它采用一体式夹式设计,可固定在衣领、口袋上,甚至可以作为挂绳环上的项链,吊坠本身有八种颜色可供用户选择。

尽管尺寸小,但Limitless的续航足够长。按Dan Siroker介绍,Limitless的实际续航时间可达100小时。对比之下,AI Pin续航就显得有些糟糕。据MKBHD测试,AI Pin续航时间仅为2-4小时,

Limitless共有两个按键,分别对应录音和对话功能。录音键位于Limitless的侧面,录制时LED灯会亮起,而对话键则被安排在Limitless的正面,用户可以通过按下开始与Limitless进行直接对话。

在Limitless正面,还有一排麦克风,让其能够在即使在拥挤的咖啡馆也能确保清晰的音频质量。Limitless支撑蓝牙和Wi-Fi,即使不用手机,也能够实现无缝、可靠的同步。

从功能上看,Limitless更聚焦于对话场景,包括会议、谈话等等,主要有三个功能:Transcript、Note、Summary。当用户进行对话时,吊坠会记录并转录对话,然后将其总结为要点,这些要点是可供以后参考的简明笔记。

其中,Transcript就是实时转录功能,能够将用户的对话即时转录;

Note就是笔记功能,随着会议的进展,笔记会自动创建,记录会议中的重点;

Summary可以理解为会后总结,帮助用户总结梳理会议的核心信息。

除了转录对话外,Limitless还可以提供个性化的会议准备,从用户过去的经验、反馈和上下文信息中汲取经验,提供量身定制的提示和见解。这本质上意味着,即使在参加会议之前,用户也可以获得相关信息的全面摘要以及有关他们自己的演示风格和偏好的提醒。

隐私第一:引入突破性的同意模式

在隐私问题至关重要的时代,Limitless 优先考虑用户控制。引入同意模式,这是同类首创的功能,使您能够决定记录哪些内容。不再担心意外捕获机密对话。

同意模式利用语音识别技术。启用后,它仅记录明确同意的个人的声音。用户界面的设计易于使用;只需简单的口头确认,比如“当然,你可以录音”,就可以授予许可。这种创新方法可以增强互动中的信任和透明度。

机密云:您的数据,您的控制

全球最小的 AI可穿戴设备来了!发布4天,订单量超过2万Limitless 了解您数据的敏感性。与传统的云存储解决方案不同,Limitless 采用了名为“机密云”的革命性技术。这可确保您的数据始终保持加密状态,即使在远程服务器上也是如此。

这是范式转变:未经您的明确许可,即使是 Limitless 本身也没有能力解密您的信息。这种无与伦比的控制水平让您处于主导地位,确保您的隐私永远不会受到损害。

这种方法与其他基于云的解决方案形成鲜明对比,在其他基于云的解决方案中,用户数据往往容易遭到破坏,甚至被服务提供商重新利用。借助 Limitless,您可以利用云的便利性,同时保留对信息的完全所有权和控制权。

超越会议:日常生活的无限应用

Limitless 的潜在应用远远超出了董事会范围。想象一个你可以:

捕捉转瞬即逝的想法和创意:随时随地轻松记录您的想法和想法,确保那些灿烂的灵感火花永远不会溜走。

彻底改变语言学习:通过录制与母语人士的对话并接收实时翻译和转录,让自己沉浸在新语言中。

增强可访问性:在讲座、演示甚至休闲对话中使用 Limitless 进行实时字幕,确保每个人都能有意义地参与。

简化创意工作流程:记录访谈、头脑风暴会议或项目讨论,以便您稍后重新访问并提取最有价值的见解。

未来一瞥:无限路线图

Limitless 团队并没有满足于现状。他们公布了一份全面的路线图,展示了他们对持续创新和以用户为中心的开发的承诺。以下是即将发生的事情的先睹为快:

原生移动应用程序:与 iPhone 和 Android 设备的无缝集成将使 Limitless 成为更加无处不在的伴侣。

扩展的上下文:与您日常依赖的其他工具(例如 Slack)集成的能力将创建一个更加互联的工作流程。

高级人工智能功能:想象一下无限询问任何问题并收到根据您的具体情况和需求量身定制的答案

提高可访问性:期待希波克拉底合规性等功能,让医生能够专注于患者,同时 Limitless 处理会后笔记。

智能自动化: Limitless 将根据您的沟通风格和对话上下文起草电子邮件和 Slack 回复,从而节省您宝贵的时间和精力。

代理功能:路线图暗示了人工智能代理的潜力,它们可以代表您采取行动,简化任务并最大限度地提高您的生产力。

开放的开发者平台:开发者将有机会利用Limitless强大的AI功能创建创新应用程序,进一步扩展其功能。

一系列新硬件:吊坠只是一个开始。未来将会出现更广泛的可穿戴设备,旨在将 Limitless 无缝融入您的日常生活。

Limitless :不仅仅是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更是一场生产力革命

Limitless 不仅仅是一款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更是一款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这是我们工作和信息管理方式的范式转变。通过增强我们的认知能力和简化工作流程,Limitless 使我们能够实现更多目标并释放我们的全部潜力。

通过同意模式和机密云等功能对用户隐私的关注使 Limitless 与众不同。在这里,你不是产品;而是产品。您可以完全控制您的数据及其使用方式。

充满创新功能的雄心勃勃的路线图强调了 Limitless 对持续改进的承诺。这种对用户体验的奉献使 Limitless 成为不断发展的个人人工智能领域的领跑者。

无论您是一位忙于处理多项任务的专业人士,还是寻求优化日常生活的个人,Limitless 都能提供令人信服的解决方案。凭借其直观的设计、强大的功能以及对隐私的坚定承诺,Limitless 有望彻底改变我们工作、学习以及与周围世界互动的方式。

定价方面,Limitless的定价为99美元,将于 8 月开始发货。另外,公司还提供Limitless Pro 订阅服务,其中包含额外的人工智能功能,按年计费,每月费用为19美元,功能包括生成个性化电子邮件草稿、将任务委派给虚拟代理以及访问公司不断增长的基于Limitless平台构建的第三方应用程序库的能力。

从本质上讲,尽管有硬件载体,但Limitless仍然更像是一款多平台应用程序,可在网络、macOS 和 Windows 上使用,并可作为可穿戴设备使用。

02 / AI Pin向上,Limitless向下

Limitless是在AI Pin受到用户大量批评的第二天发布的,自然很容易让人将其与AI Pin进行对比。

两者从产品理念上就有着巨大差异。作为大模型 AI 硬件里最引人关注的产品,AI Pin的理念很宏大:它是一款没有屏幕的手机,抽离了人工智能助理和操作系统,尝试用大模型来回答问题并执行命令。也就是说,AI Pin更希望成为通用性的AI硬件。

而Limitless的产品定位更加务实,场景也更聚焦。用该公司CEO Dan Siroker 的话说,Limitless更像是人类智能的加强器,以克服大脑的局限性,特别是记忆力和注意力的局限性。

产品理念上的差异,也体现在两者的设计上。与Ai Pin配备摄像头等一系列功能不同,Limitless Pendant 只有麦克风。没有投影仪意味着方便,用户无需担心如何投影信息,有点极简主义的意思。

由于承载任务过于繁重,也导致了AI Pin发布后出现了大量测评“翻车”。比如,每当 AI Pin 尝试执行看似简单的任务时,它都必须将你的请求发送到 Humane 的服务器进行处理,即使网络通畅,速度也相当慢,环境差一点则会完全失败。

用测评的人话说,使用AI Pin的体验就像是在向星星许愿:你只能闭上眼睛,期盼最好的结果。而大多数时候,什么反应都不会出现。相反,功能聚焦的Limitless或许更有可能给用户带来惊喜。

这背后更深层的逻辑在于,当下AI硬件的逻辑本质上还是类似于模型套壳,产品能力边界小于模型能力,如果模型本身存在幻觉、延迟等问题,产品在实用性上受影响是必然的事情。

就拿交互体验来说,基于通用隐形的愿景,AI Pin舍弃了屏幕,但现有视觉算法和语音交互又很难解决信息输入效率低和上下文问题,导致这个产品在很多使用场景下并不成熟。尤其当用户普遍习惯文字+语言这种高效输入方式的时候,用户体验的阈值也被拉到了一个很高的高度,AI Pin就更没有优势了。相反,在特定场景下,简单的语音交互可能会有更实际的落地。

从这个角度上说,比起上来就喊着取代手机,解决实际场景中的一个个问题,对AI硬件来说,是一条更为现实的路径。

Limitless展示AI设备新方向,但依旧只是手机配件

虽然Limitless支持Wi-Fi和蓝牙、具备一定的独立工作能力,但由于其同样没有配备屏幕,因此也高度依赖手机或其他设备来提供诸如内容查阅等方面的支持。因此Limitless AI方面也并没有排斥智能手机,甚至还计划为iPhone和Android机型推出原生应用。从这一点看,Limitless与AI Pin的设计思路就明显有所差异。

针对用户对于AI相关功能在隐私方面的担忧,Limitless也提供了“信任灯”、同意选项,以及隐私云等多重保障。但对用户而言,目前在大模型产品上常见的AI幻觉以及订阅费用,显然同样也是一大问题。

事实上,AI幻觉是目前是大模型领域至今尚未完全解决的一个问题,因此由此所提供的AI总结、AI摘要等功能的准确性,同样也会收到相应的影响。再加上Limitless并未配备屏幕和视觉识别模块,这就导致其交互将高度依赖语音,因此也使得这个问题可能会被放大。

此外,如何解决云端大模型在响应、延迟等方面的短板,同样也是这类AI设备亟待解决的问题,毕竟这会直接关系到使用体验。

AI Pin所遭遇的大量用户差评,其实也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当前这类AI设备的依旧还受到诸多技术方面的局限性。其中的关键,在于其受制于羸弱的本地算力,只能高度依赖云端大模型。并且事实已经证明,这种方案过于受限网络连接和本地算力,因此现阶段的实际表现并不那么尽如人意,甚至在识别语音命令这类“基操”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要么反应迟缓、要么识别错误。

这一问题也导致相关厂商需要采取更务实的方式来进行调整,以Rabbit R1为例,其目标并非取代手机,更是将其设计成“为用户提供一个完整的、适用于各种应用的通用控制器”。事实上,类似的情况大概率也会在Limitless上重现,不过与Rabbit R1和AI Pin相比,Limitless的定价几乎坐实了科技潮玩的定位。

但这种相对务实的策略还带来了一个近乎无解的难题,那就是AI设备想要用相对较低的价格来吸引用户,就必然要对成本进行更为严格的控制,削减本地算力显然也就成为了几乎唯一的选择。但即便不计成本的加强本地算力,这些问题就真的能迎刃而解吗?

众所周知,目前包括高通骁龙8 Gen3、联发科天玑9300在内的新款旗舰SoC在端侧AI算力上迎来了大幅提升,例如骁龙8 Gen3的Hexagon NPU能够以20tokens/s的速度运行100亿参数的大模型,天玑9300在极限状态下甚至能跑330亿参数量的大模型,但这些数字与云端大模型相比,差距则是指数级的,因此目前智能手机基本也都采取的是端侧+云端的混合方案。

Limitless作为一款随身设备,虽然也有一定的独特之处,但其依赖智能手机的特性其实也揭示了目前这类所谓AI原生设备的局限性。因此对于相关厂商来说,如何将其更好的与智能手机进行配合,并避免与后者的直接竞争,或许才是这类产品在市场中站稳脚跟、为用户带来更好体验的关键。

据 Grand View Research 估计,2020 年全球 AI 市场规模为 623.5 亿美元,预计 2021 年至 2028 年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将达到 40.2%。Limitless 等公司正在利用这一增长势头,推出智能设备和软件,以捕捉和理解人与人之间的互动。

虽然,Limitless 目前只聚焦「工作场景」,但它的野心绝不止于此。

未来, Limitless 绝对想成为一款大牌 AI 小工具,其功能和强大程度不亚于 Meta、Rabbit 或 Humane 的任何产品。

只是,公司的发展策略比较「务实」,先选择一个 AI 可以解决的问题,解决它,然后再选择另一个,而不是把科幻想象作为先导。正如公司创始人 Siroker 所说,「我们只想把几件事做得特别好,而不是面面俱到。

$恒玄科技(SH688608)$ $乐鑫科技(SH688018)$ $泰凌微(SH688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