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人工智能时代微短剧、微电影创作与行业发展研讨会暨中国电影剪辑学会短片短视频艺术委员会第二届理事会成立大会”在辽宁传媒学院盛大举行。本次盛会由中国电影剪辑学会和辽宁省电影局主办,中国电影剪辑学会短片短视频艺术委员会、辽宁传媒学院和沈北新区政府承办。中国电影剪辑学会名誉会长杨幸媛,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龚波,中国电影剪辑学会秘书长张东辉、辽宁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辽宁省电影局局长杨利景,省文联副主席林喦、沈北新区区委书记吴军,辽宁传媒学院理事长姜立等领导,以及全国影视AI智能领域的200余名专家、学者和行业精英齐聚辽宁传媒学院,共同见证这一盛会。会议开幕式由辽宁传媒学院校长宋吉鑫主持。 

人工智能时代微短剧、微电影创作与行业发展研讨会主现场
辽宁传媒学院校长宋吉鑫
辽宁省人大常委、辽宁传媒学院理事长姜立致辞。姜立理事长在致辞中表示,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为电影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AIGC已经成为驱动微电影、微短剧产业升级的新动力。辽宁传媒学院将聚焦人工智能新发展,为培养高素质AI电影产业优秀人才,助推中国电影行业的创新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辽宁传媒学院理事长姜立
中国电影剪辑学会名誉会长杨幸媛致辞。杨幸媛会长表示,微电影、微短剧已成为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一片沃土。希望通过本次活动理清人工智能时代微电影与微短剧的发展方向,并祝愿中国电影剪辑学会短片短视频艺委会在新一届理事会的带领下,为中国的微电影微短剧创作事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中国电影剪辑学会名誉会长杨幸媛
中国电影剪辑学会短片短视频艺术委员会艺委会副主任、快手科技副总裁、快手研究院院长余敬中致辞。 
中国电影剪辑学会短片短视频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快手科技副总裁、快手研究院院长余敬中
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辽宁省电影局局长杨利景致辞杨利景副部长在讲话中表示,省委将打造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确立为新时代“六地”目标之一,全力支持影视文化产业发展。本次研讨会搭建了一个思想交流的宝贵平台,将在探索微短剧、微电影的发展路径方面产生重要的理论成果,对于推动辽宁微短剧、微视频的创作发展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辽宁省电影局局长杨利景
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中央宣传部电影技术质量检测所)党委书记、所长龚波致辞并发表主题为《技术驱动革新 规范铸就精品》的主旨演讲。他认为电影放映技术的发展呈现5H+W+I趋势,即高分辨率、高亮度、高帧率、高动态范围、高均匀度、宽色域、沉浸式,当下电影技术已经迎来技术驱动革新的关键时期。
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中央宣传部电影技术质量检测所)党委书记、所长龚波
在本次论坛上同时举行了中国电影剪辑学会短片短视频艺术委员会第二届理事会换届仪式,已经有来自国内200多家影视传媒院校、制作机构的 400多位专业人士加盟。新一届理事会成员致力于探索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短片短视频发展新路径,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强影视行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贡献力量。会议由中国电影剪辑学会短片短视频艺术委员会主任张歌东主持。

中国电影剪辑学会短片短视频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张歌东

 中国电影剪辑学会秘书长张东辉宣布学会任命文件 

中国电影剪辑学会名誉会长杨幸媛向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张歌东颁发中国电影剪辑学会短片短视频艺术委员会主任聘书

中国电影剪辑学会名誉会长杨幸媛颁发副主任聘书
(从左至右)辽宁传媒学院副校长王东辉教授,中国电影剪辑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院长郑月教授,中国电影剪辑学会荣誉理事、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网络视听艺术创作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徐海燕,快手科技副总裁、快手研究院院长余敬中先生,中国电影剪辑学会名誉会长杨幸媛,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微视频微电影委员会常务副会长、亚洲微电影学院执行副院长郑子导演,上海交通大学传播学院副教授张亚光,中国电影剪辑学会理事楚利彬,爱奇艺随刻事业部总经理陈辉
中国电影剪辑学会张东辉秘书长颁发副主任聘书
(从左至右)山西传媒学院视听学院院长贾月教授,中国电影剪辑学会秘书长张东辉,南京艺术学院学院传媒学院刘荃教授
中国电影剪辑学会张东辉秘书长颁发副主任聘书   
(从左至右)浙江传媒学院电视与视听艺术学院(纪录片学院)院长卢炜,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数字媒体艺术系主任、教授周雯,中国电影剪辑学会张东辉秘书长
中国电影剪辑学会张东辉秘书长颁发秘书长聘书
(从左至右)中国电影剪辑学会短片短视频艺术委员会秘书长彭丹泓,中国电影剪辑学会秘书长张东辉,中国电影剪辑学会短片短视频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王浩
中国电影剪辑学会短片短视频艺术委员会副主任、辽宁传媒学院副校长王东辉颁发常务理事聘书   
(从左至右)刘强、孙一凡、李济宁、路鹏、丛红艳、吴航行、副主任王东辉、孔德刚、赵贵胜、廖媌婧、陈秋凌、周华、李峰
中国电影剪辑学会常务理事、短片短视频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院长郑月颁发理事聘书
(从左至右)董海斌、彭颖、雷盛廷、屈定琴、石光、张迪、副主任郑月、黎朔辛、英皓、马进、巴一、陈勇华、刘莹
中国电影剪辑学会短片短视频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徐海燕颁发理事聘书
(从左至右)肖瞳、郑晓发、马卫、李振寰、康弘哲、副主任徐海燕、杜楠、黄文卿、王卓然、王茗、郑海昊、殷瑛、高盟
中国电影剪辑学会短片短视频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快手科技副总裁、快手研究院院长余敬中颁发理事聘书
(从左至右)刘佳梦、李子璇、于肖一、严哲敏、张丰合、张为昱、副主任余敬中、侯琳、陈海英、白论、张曦予、王启明、刘劲良
中国电影剪辑学会短片短视频艺术委员会副主任郑子颁发理事聘书
(从左至右)肖梦源、甘琳、刘昌峰、应前程、孙冰、韩鹏伟、吴媛英、宋爱方、副主任郑子
第二届中国电影剪辑学会短片短视频艺术委员会理事会成员合影

中国首届AI微电影创作大赛启动
中国首届AI微电影创作大赛启动在第二届理事会成立之后,中国首届AI微电影创作大赛正式启动,本次大赛面向全国征集AI微电影作品,同时为影视行业从业者、AI技术爱好者及广大影迷提供一个研究、创新与展示的平台。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龚波,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辽宁省电影局局长杨利景,辽宁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林喦,沈北新区区委书记吴军,辽宁传媒学院理事长、辽宁省人大常委姜立,中国电影剪辑学会常务理事、短片短视频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院长、教授郑月,中国电影剪辑学会荣誉理事、中国电影剪辑学会短片短视频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徐海燕,参加启动仪式。 
人工智能时代微短剧微电影创作与行业发展研讨会暨中国电影剪辑学会短片短视频艺术委员会第二届理事会成立大会在辽宁传媒学院举行
中国首届AI微电影创作大赛启动仪式现场 

辽宁传媒学院AIGC 电影研究院揭牌仪式
启动仪式之后,全国首家AIGC电影研究院——辽宁传媒学院AIGC电影研究院举行揭牌仪式。该研究院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电影产业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又一重大进步。研究院的成立旨在整合校内外资源,推动AI技术与电影艺术的深度融合,培养更多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的电影专业人才。研究院将开展前沿技术研究,探索AI在电影制作、后期处理、特效生成等环节的应用,同时,也将为电影行业提供技术咨询和解决方案,助力电影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揭牌仪式上,中国电影剪辑学会名誉会长杨幸媛,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中央宣传部电影技术质量检测所)党委书记、所长龚波,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辽宁省电影局局长杨利景,辽宁传媒学院理事长、辽宁省人大常委姜立参加揭牌仪式,共同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 
辽宁传媒学院AIGC电影研究院揭牌仪式

AIGC赋能微短剧的时刻已经到来
——人工智能时代微短剧、微电影创作于行业发展研讨会主论坛
人工智能时代微短剧、微电影创作与行业发展研讨会主旨论坛现场
人工智能时代微短剧、微电影创作与行业发展研讨会主旨论坛,由中国电影剪辑学会常务理事、短片短视频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院长郑月主论坛并致开场词。 
中国电影剪辑学会常务理事、短片短视频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院长郑月
快手磁力引擎传媒资讯业务策略负责人霍桑发表题为《磁力赋能微短剧AI燃擎内容力》的演讲,主要围绕微短剧行业中“享誉业界的爆款制造机,燃情共振出圈效应;平台特色与流量红利加持,持续释放行业影响力;丰富的内容合作模式,有效提升品牌认知; 霸总剧大火汽车界,上汽大众霸气出圈;五维模型评估体系,助力品牌投前科学选剧”等方面分享快手微短剧制作的经验和模式。
快手磁力引擎传媒资讯业务策略负责人霍桑
爱奇艺随刻事业部(中短视频业务部)总经理陈辉介绍了爱奇艺微剧场,他表示,2023年微短剧市场规模达到373.9亿,预计2024年将持续增长。微剧场单集时长1—5分钟,竖屏为主,内容为女频、男频、银发;短剧场时长5—20分钟,横屏,内容主要为古言、现偶、悬疑等。合作模式为与头部机构合作,新剧全网独播。目标效果为满足用户观剧需求、会员拉新及创新商业模式。爱奇艺的微剧场优势为:甄选内容、模式升级、创新探索等。
爱奇艺随刻事业部(中短视频业务部)总经理陈辉
掌阅科技网络文学事业部总经理王舒介绍了小程序短剧创作理念。围绕社会热点话题,明确用户群体和用户偏好;从用户情绪共鸣入手,确定故事“主线 ”;根据“主线” 创作人物冲突,让人物为共鸣发声,让用户有代入感;运用“拍摄技巧 ”和“剪辑手法” 引爆误会和冲突,点燃情绪。 
掌阅科技网络文学事业部总经理王舒
中国电影剪辑学会短片短视频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数字媒体艺术系主任、教授周雯,发言主题为《智能技术重塑虚拟现实影像叙事》,包括 VR叙事的三种类型,全景叙事:360度线性叙事、视觉交互、沉浸感;交互叙事:情节预设、多线选择与叙事、身体交互、交互性;智能叙事:叙事矩阵、随机选择叙事、体感交互、具身性等。
中国电影剪辑学会短片短视频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数字媒体艺术系主任、教授周雯 
人工智能实验创作和审美研究者、北影节AIGC短片单元最佳短片、《致亲爱的自己To Dear Me》获得者陈刘芳,演讲题目为《AI影像创作中美学与技术》,她提到:《致亲爱的自己To Dear Me》改编自阎晓暄的动画短片 Liebestraum,是主创团队写给全天下女孩的一封信,故事浓缩了周围很多女性的故事,希望这部短片能够感染观众,让宝贵的经历组成了独一无二的自己。她对片中的AI技术进行详细介绍,主要采用了DJIRonin4D 进行绿幕拍摄,使用Midjourney 生成风格训练集,转绘工作流基于SDXL模型生态,使用Dreambooth和LoRA进行了模型微调,训练 了风格模型和角色模型,结合AnimateDiff+ControlNet+IPAdapter进行风格转换等等,最后呈现全新震撼的视觉影像。
人工智能实验创作和审美研究者、北影节 AIGC 短片单元最佳短片获得者陈刘芳  
辽宁传媒学院数媒学院院长、教授、中国电影剪辑学会短片短视频艺委会常务理事石光发表主题演讲,题为《AIGC 赋能传媒教育创新发展路径探索》。石光教授深入探讨了AIGC技术对传媒教育的深远影响。他提出,AIGC 不仅为传媒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带来了诸多挑战。在此背景下,他建议通过开设相关课程、组建创意工作室、构建伦理教育框架等方式,推动传媒教育的创新发展。同时,他强调跨学科融合的重要性,认为这将是未来传媒教育的重要方向。 
中国电影剪辑学会短片短视频艺术委员会常务理事、辽宁传媒学院数媒学院院长石光

平行论坛(一)——面向“短”作品、“短”精品时代的影视传媒教育单元
上午主论坛结束之后,下午在辽宁传媒学院多媒体报告厅举行了面向“短”作品、“短”精品时代的影视传媒教育单元平行论坛。出席本次论坛的有中国电影剪辑学会短片短视频艺术委员会艺委会副主任、辽宁传媒学院副校长王东辉、中国电影剪辑学会短片短视频艺委会副主任卢炜、中国电影剪辑学会短片短视频艺委会副主任贾月、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网络视听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许波、麻省理工学院全球AI电影大赛最佳影片奖得主祝上、中国电影剪辑学会短片短视频艺术委员会常务理事马进、辽宁传媒学院数媒学院副教授单戈、中国电影剪辑学会短片短视频艺术委员会常务理事刘强等相关部门、短片短视频艺术委员会理事及国内各院校的专家学者以及影视创作领域的精英,共同探讨在人工智能的大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发展短视频、微电影。本次论坛的分论坛由中国电影剪辑学会短片短视频艺委会副主任、浙江传媒学院电视与视听艺术学院(纪录片学院)院长卢炜主持
中国电影剪辑学会短片短视频艺委会副主任、浙江传媒学院电视与视听艺术学院(纪录片学院)院长卢炜
贾月院长以“AI驱动的短视频叙事模式与人才培养新范式”为题,深入论述了AI特效与后期制作助力短视频创作内容精品化以及数据驱动的创意设计教学,分享了她在AI背景下的教学与短视频创作的经验。
中国电影剪辑学会短片短视频艺委会副主任、山西传媒学院视听学院院长贾月
许波副教授以“数智时代微短剧的创作逻辑与发展趋势”为题发表了精彩的演讲,以多个微短剧为例,为我们详细讲解了微短剧的创作底层逻辑是短视频创作逻辑而非影视剧创作逻辑,以及微短剧的精品化,并表示微短剧是一种全新的叙事形态。
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网络视听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副教授许波
马进主任发表了题为“AIGC 在文化传承主题短视频创作中的探索”的演讲,以多个短视频为案例详细且深入地论述了“三合一”的时代特征、表达路径、价值延伸,以及AIGC当前的局限和改进,使与会者收获满满。 
山东省网络视听节目服务行业协会副会长、济南广播电视台融合发展中心主任马进
祝上先生以“AI视频赛道方兴未艾”为讲演的题目,并以多个短视频为例,着重阐述了AI对内容产业的帮助以及视频大模型的应用,最后他还强调AI短剧不等于传统短剧,并深入说明了它们之间的区别。 
头部AI影像创作者、职业编剧、麻省理工学院全球AI 电影大赛最佳影片奖得主祝上
单戈副教授发表了以“人工智能算法优化对提升短视频、微电影制作质量的影响”为题的演讲,他重点论述了算法、大模型的定义及其关系,以及算法的优化与大模型生成高质量短视频、微电影之间的关联,使与会者对大模型生成短视频、微电影的原理有了一定的了解。 
辽宁传媒学院副教授单戈
刘强主任以《使用满足与狂欢共生:微短剧传播发展的现实逻辑与理性思辨》为题作专题演讲。分析了微短剧传播的两大底层逻辑:速度站与共情战,在指出当下微短剧创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后,从狂欢的平台、狂欢的语法提出了微短剧发展的“狂欢”共生之道,并从IP打造、技术逻辑、市场面向等三个方面指出微短剧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逻辑,使与会者对于微短剧的传播与发展逻辑都有了更深入理解。
中国电影剪辑学会短片短视频艺术委员会常务理事、山东艺术学院影视编导系主任刘强

圆桌论坛(一)——在AI背景下“艺术”与“技术”哪个更重要
平行论坛结束后,在中国电影剪辑学会短片短视频艺委会副主任、浙江传媒学院电视与视听艺术学院(纪录片学院)院长卢炜的主持下开启了圆桌论坛,圆桌论坛的题目是“在AI背景下,技术与艺术哪个更重要 ”。重点探讨在AI技术广泛应用在短视频、微电影制作的条件下,技术与艺术哪个更应该得到重视,另外艺术在AI 背景下如何发展,各位嘉宾各抒己见,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多数嘉宾还是认为即便是在AI的大背景下,艺术仍然是更加重要的,而且是不可或缺的。最后嘉宾们与同学们深入互动,并认真细致地回答了同学们的问题。 
圆桌论坛一
左起:河北传媒学院 影视艺术学院副院长李峰;广西艺术学院影视与传媒学院教师李子璇;馨家传媒(深圳)有限公司 创始人/CEO 黎朔辛;东北电力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路鹏;四川电影电视学院专业带头人彭颖;恩都瑞格(北京)广告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巴一;浙江传媒学院电视与视听艺术学院(纪录片学院)院长卢炜

平行论坛(二)——面向“短”作品、“短”精品时代的影视传媒教育单元
面向“短”作品、“短”精品时代的影视传媒教育单元平行论坛(二)在辽宁传媒学院管理楼112举行。中国电影剪辑学会秘书长张东辉、短片短视频艺委会主任张歌东、短片短视频艺委会副主任刘荃、短片短视频艺术委员会副主任郑子、短片短视频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楚利彬、短剧制作机构梦生文化创始人戴日强、辽宁传媒学院副教授尚秋、辽宁传媒学院讲师张博等来自 20多位国内院校、影视制作机构的学者、业界人士,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时代——微短剧、微电影创作之路。本次论坛由中国电影剪辑学会短片短视频艺委会副主任、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教授刘荃主持。
平行论坛会场
中国电影剪辑学会短片短视频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教授刘荃
短剧制作机构梦生文化创始人戴日强以 “如何有效生产爆款微短剧”为主题进行分享。以爆款微短剧为例,多角度向我们阐述了如何抓住爆款短剧创作的脉搏,如何以具有前瞻性的思维进行创作。
短剧制作机构梦生文化创始人戴日强
辽宁传媒学院副教授尚秋发表了“AI赋能影视创作重塑微短剧的未来”主题演讲。尚秋老师非常详细地阐述了目前的AI技术平台的发展情势以及成果,并且提及了AI生成创作内容需要注意的问题。
辽宁传媒学院副教授尚秋
中国电影剪辑学会短片短视频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微视频微电影委员会常务副会长、亚洲微电影学院执行副院长郑子先生,以“微电影微短剧微视频的创作选材与精品制作 ”为题发表演讲,表示创作者要保有家国情怀。
中国电影剪辑学会短片短视频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亚洲微电影学院执行副院长郑子
中国电影剪辑学会短片短视频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楚利彬发表了“AIGC、智能剪辑与”短“精品创作”主题演讲,详细且深入阐述了智能剪辑向云端化、AI化的转变趋势,重点关注本地部署的开源语言模型对影视创作的影响,尤其在前期规划,拍摄建议,剧作辅助,后期诊断,提示工程深化等各个环节的应用与影响。
中国电影剪辑学会短片短视频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楚利彬
辽宁传媒学院讲师张博老师以“AIGC与影视教育:如何培养面向未来的智能创作人才?——以微电影、微短剧教学为例”为题发表演讲,将AIGC技术融入课堂,并且形成切实的成果。
辽宁传媒学院数媒学院教师张博
圆桌论坛(二)——传统媒体的新挑战
平行论坛嘉宾分享结束后,开启了“传统媒体新挑战”的圆桌论坛。中国电影剪辑学会短片短视频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教授刘荃主持论坛,围绕着微短剧、微电影推动艺术的繁荣与发展,各种艺术形式如同春天的花朵般竞相绽放,与青年展开对话。论坛由中国电影剪辑学会短片短视频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刘荃主持。
圆桌会议二
左起:中国电影剪辑学会短片短视频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刘荃;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国家一级导演周华;深圳市西部新传媒有限公司 “学习强国”宝安融媒体号精品工作室负责人刘劲良;上海多重空间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肖梦源;广州蜜糖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制片负责人甘琳
此次人工智能时代微短剧微电影创作与行业发展研讨会,不仅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如何为影视创作带来革命性变化,更展望了这一趋势如何推动行业发展,为微短剧微电影的创作与传播注入新的活力,共同开启人工智能与影视艺术融合的新篇章。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