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做高考题,分数已经能上一本线了!
我在公众号“极客公园”看到一篇文章,最近他们做了一项研究:用九个大语言模型工具做2024年高考题,得出的结论:整体来看大模型在文科的表现更加优异,最高分可以达到 562 分,根据河南高考分数线,这个分数可以超过一本线 41 分,豆包 542.5 分的文科成绩也稳稳超过一本线。
而对于河南高考理科 511 分的一本线,表现最好的文心 4.0 仍然有超过 30 分的差距,但从测试结果来看,大模型目前的智力水平考上二本的理科专业绰绰有余。
换句话说,孩子花了十多年寒窗苦读,最终能做到的事情,人工智能只需要几十分钟就做到了。
看到这条新闻,我脑子里马上蹦出两个问题:
2.孩子花了人生中最黄金的十几年,去学这些AI都能做的事情,还有意义吗?
01 对这两个问题的思考
第一个问题其实是个伪命题。仔细想想,高考本质上是选拔人才的方式,本质不变,AI再厉害也不会影响高考。因为高考是从一大群人里选出一小群人,而不是让人和AI竞争。
第二个问题,要看如何定义学习。
如果孩子读书十几年,只奔着“高考”这一个目的,那考得再好其实也输了,因为这只是证明他掌握了AI最擅长的能力:刷题。
孩子带着这样的能力和思维模式去找工作,可能根本没有他的位置,因为用AI更快、更便宜。
如果孩子在读书的这十几年中,真正理解了“学习”二字,真正掌握了学习的能力,那无论考上了什么学校,他大概率都能有一份不错的事业。
比这两个问题更值得探讨的,是“高考”与“学习”这两个词的含义。
02 高考≠学习
高考考核的是一个学生的应试能力:在有限的时间内,准确地理解和回答题目。
AI在应试能力上是有天然优势的,因为评分标准是明确的,AI可以根据评分标准生成答案。
这一点在写作文时非常明显,很多大语言模型都做了高考题,它们在不同题型上表现差别很大,但在作文题上,它们表现都非常出色——AI写的18 篇高考作文,有 11 篇超过了 48 分,平均分在 46.8 分左右,满分60分。
而且,你可以在AI写的文章里看到清晰的论述框架和逻辑,行文流畅、几乎没有语病。
但是,AI写的作文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极度理性,缺少有创意的思考。细读一遍还会发现,AI作文没有感情色彩,不够生动,无法让人产生共鸣。
AI所做不到的,恰恰是学习的核心:有好奇心、会提出有自己独特视角的问题、会搜索资料和学习资料、会分析判断、会总结输出、会迁移应用。
面对高考,要训练应试能力。但面对人生,更需要的是学习能力。
03 说说“作文和写作”
“应试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区别,在写作上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孩子平时写的作文,和写作完全是两码事。
作文是应试能力,要求你用文字告诉考官,你对一件事物的理解。作文有非常明确的评分标准,踩中得分点就能得高分。
换句话说,高分作文并不需要作者写自己真正经历、感受、认同的,它只需要写考官希望看到的。
所以,作文能力的核心是应试能力,孩子通过反复训练,就能写出高分应试作文。AI写作文能得高分,就是这个逻辑。
但问题在于,只是让孩子照着范文、评分标准去写,孩子并没有真正学会写作。
真正的写作是什么呢?
是准确地传递自己的想法、表达自己的感受。
是通过写作启发思考,对一件事有更深的认识。
仔细想想,平时在工作中发消息、写总结、做项目报告,生活中发朋友圈、写旅行记录、写日记,这些都需要写作能力。
我想,作文和写作最大的区别或许是这一点:作文的终极目标是让考官满意,写作的终极目标是实现自己和外界的有效沟通。
04 “刷题思维”的潜在危害
为了高分而不断刷题,让自己成为一台精密的解题机器,这样的“刷题思维”,未来会让孩子吃尽苦头。
刷题思维是啥?我只要投入时间、集中攻坚,就一定能解决某类题型。
我自己就是典型的小镇做题家,从江西农村一路考到北京。
刷题思维除了让我考上大学,还带给我很多好处:在大学时,虽然听课不认真,但凭着应试能力,我在考前突击一周,就能让每门课程都轻松过关。
但是一件简单的事,却让我意识到“刷题思维”带给我的潜在危害。
当时我想学吉他,参加了吉他协会,还跟着一位老师上课,每天都特别勤奋地练和弦指法,练到手指起茧也不放弃——从小到大的学习培养出了我的“意志力”,我打心眼儿里认为,只要刻苦练习,就一定能成为高手。
练了好久,我依然弹得很烂,后来渐渐放弃了,我觉得自己没这天赋。
但是现在看来,我发现其实不是天赋问题,而是我的学习方法有问题:我完全照搬了当时冲刺高考的方式去学乐器——找谱子死磕,一板一眼地去背谱、记手指的位置,却完全没有用心去感受音乐,更谈不上享受。
换句话说,我的潜意识里是在用“刷题思维”解决问题、学习新知,只顾着埋头重复枯燥的练习,却没有用心感受、认真观察、寻找规律。
而那些和我一起练琴的伙伴们,他们喜欢音乐,享受即兴的伴奏,虽然也要刻苦练琴,但状态一直很松弛,所以进步特别快。
05 未来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说回开头的话题,AI能把高考题做到一本线的程度,真的很厉害。
但这则新闻真正触动我的,不是对孩子高考分数的担心,而是对孩子未来的担心。
连高考题都能做到500多分,很难说未来AI会成长为什么可怕的样子。
未来社会,什么样的人,才能和AI竞争?
或者说,什么样的人,才能用好AI,变成一个超级厉害的“加强版复合人”?
一定不是那些和AI有“同质能力”的人,比如记忆力强、计算快、写格式文章快,这些AI比人类做得更好。
或许是这些人——
脑子里总有新想法、不循规蹈矩、总能用出其不意的思路解题的人。
很多年前,网上就开始流行“未来10年会消失的职业”这样的说法。如今十年过去了,我们走进了当时所说的“未来”,那些职业并没有消失,消失的是每个行业里,只依赖初级技能的从业者。
所以,未来孩子走上职场时,不用担心他被AI淘汰,真正淘汰他的,可能是那些把AI用得很溜的“加强版复合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