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华平讲解公司产品模式。

 

  面对浩如烟海的法律文书,即便是专业的法律人士也无法全部记住,普通的民众就更不用说了。而火炬高新区企业厦门能见易判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易判科技”)开发的智能系统,不仅自带法官判案文书数据,甚至还能辅助法官判案、撰写文书。如今,这家公司又开辟新的赛道,通过大数据为民众民事纠纷进行调解,让大家尽量少打官司。

 

  记者 张海军 通讯员 管轩 李幼君

  第一次转型

  招募研究生解构判决文书 推出公司首个法律AI工具

  辞职创业不是一时冲动。赖华平说,在法院工作时,有的当事人对判决结果不是很理解。“他们觉得自己占理,但是判决却和设想不一样。”他说,有一次,法院复查案件,结果发现办案质量很高,不存在什么问题。他觉得,部分当事人对法律、法规了解不多,是他们对判决有疑惑的主要原因。

  2016年,“阿尔法狗”与人类的围棋大战轰动世界,AI(人工智能)开始走进人们的生活。赖华平开始考虑能否用AI,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判决结果。他从法院离职,回到母校厦门大学招募法学研究生,组建一支学生兼职队伍,开始了易判科技的第一次创业。这支队伍将繁多的判决文书进行解构,构建法律数据、判例的大数据平台。

  最初,只有一人响应赖华平,后来队伍逐步壮大,直至将近40人。也正是在带学生团队的过程中,赖华平逐步探索出了一套有效的裁判规则数据解构方法。

《厦门晚报》:法官判案调解写文书 有个AI助理  赖华平推出的第一个AI产品叫“找法官”。大家想要打官司,可以先去“找法官”,找到相关类似的判例,在起诉前了解自己的官司可能会有什么样的判决。

  第二次转型

  为基层法院提供辅助判案服务 大幅缩短文书撰写时长

  “找法官”的尝试效果并不好,主动进行搜索、查询的人并不多。赖华平意识到,如果面向大众,自己的AI产品需要投入不菲的推广费用。另外,想要从不确定的网民身上找到盈利点,也不现实。

  很快,赖华平把方向调整到服务法院上。以前在法院工作时,赖华平一年要审理300起-400起案件。“案多人少”让不少法官的工作压力很大,特别是法律文书撰写常常要耗费很大的精力。

  2017年6月,易判科技的第一个智能产品——“事故通”智能裁判系统诞生。他们在交通案件中率先采用智能化技术,使文书撰写时间缩短了60%-70%。

  使用易判科技的系统,只需输入原告的起诉状、被告的答辩状,几秒钟的时间,就可以产生案件的基本要素。这些要素包括案件发生原因、原告诉求、适用法律条文、关键情节、争议点等,工作人员再对这些要素进行筛选,点击生成文书。一份判决文书的初稿就形成了,整个过程不到1分钟。赖华平说,易判系统就是要做法官的大脑,分析更全面、清楚;做法官的手脚,写得更快,算得更准;做法官的眼睛,看得更远,观察得更仔细。

  很快,易判科技拿到了东方富海600万元的天使轮融资,赖华平带领团队研发出民间借贷、金融借贷、知识产权、物业纠纷等八大智能裁判辅助系统。渐渐地,福建、江西、广东等地的50多家基层法院开始使用易判科技的这些AI辅助系统。

  

  ■厦门市经贸商事调解中心揭牌。

  第三次转型

  深度切入调解服务场景 发起成立商事调解中心

  

  携手百度也是易判科技发展中的一件大事。易判科技的中立评估系统和智能裁判辅助系统使用了百度的文字识别、语音、自然语言处理和知识图谱四大项技术。“当时我们调用百度的开放平台接口做研发,百度有做法律知识图谱的需求,发现我们做得还不错,就联系上了我们。”在赖华平看来,是他们全面精准的数据打动了百度。于是,百度出算法、算力,易判科技出数据,双方展开合作。

  创业3年后,赖华平对商业模式更加重视。大数据为法律服务,还能在哪些方面实现应用?赖华平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去年起,他开始拓展业务方向,从调解服务场景切入,以法律服务带动应用落地。今年7月,我市成立经贸商事调解中心,易判科技是发起单位之一,赖华平还担任了这家机构的法定代表人。

  “如果一个人想打一场财产官司,人工智能通过与同类型官司对比分析后会得出结论:官司大概需要打多久、花多少钱、赢的概率有多大。”赖华平说,用AI技术给当事人双方进行调解,效率提高,也更具象。已经有部分法院开始把未到审理阶段的案件转至易判科技进行调解,特别是交通事故领域的案件,调解的成功率比较高。

  “甚至已经有案件当事人,还没起诉就主动找来,希望得到专业的AI调解。”赖华平说。

  人物名片

  赖华平 厦门能见易判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总经理;厦门市经贸商事调解中心法定代表人、主任。曾在法院工作20年,2016年从法院辞职创业。

  公司名片

  位于火炬高新区软件园一期的易判科技是一家司法裁判规则大数据解构方案提供商,旗下裁判规则分析系统“易判”,运用大数据与机器学习、人工智能技术,建设法律要素数据库和法律知识图谱,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商业风险分析服务;为诉讼律师、各方当事人定制法律分析报告;为法官、检察官提供各类裁判分析意见;为法院统一裁判规则、法学案例教学提供数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