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本硬核好书带你看透
人工智能的现在与未来 --
在算法重塑世界的今天,人工智能早已不是科幻电影里的遥远想象,而是渗透进医疗、交通、金融等各个领域的现实力量。当 ChatGPT 掀起全民对话热潮,当 AI 绘画师引发创作伦理讨论,当自动驾驶汽车在街头穿梭,我们既惊叹于技术的颠覆性突破,也难免困惑:人工智能如何从实验室走向日常生活?它将如何改写就业市场与社会结构?人类该如何在智能时代守护自身的价值与尊严?
小编精选了五本到馆新书,如果你有更好的推荐,请在后台留言。
01:《AI·未来》
人工智能先驱李开复深入解析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揭示其在医疗、教育、交通等领域的颠覆性力量。书中对比中美 AI 产业实践,展现中国从数据红利到 “AI + 实体” 应用的独特路径,更直面 “AI 取代工作” 等核心议题,提出人机协作新分工与社会应对策略。
作者以 “技术布道者” 与 “人文观察者” 双重身份,既展现 AI 创造万亿产业价值的潜力,也警示数据垄断、算法歧视等隐忧。在 AI 医生诊断癌症、算法推荐主导信息的时代,书中探讨如何守护人类温度与独立思考能力,平衡技术理性与人性光辉。
人工智能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索引号:TP18 L191 2-2
馆藏地:工业技术类书库(东201)
02:《人机共舞:
AIGC时代的工作变革》

AIGC 浪潮下,人类如何在智能协作中锚定不可替代的价值?这本书为你解锁 “创意杠杆 + AI 效率” 的共生密码。
书中聚焦 ChatGPT、Midjourney 等生成式 AI 技术,解析其对创意设计、内容生产、编程开发等领域的重塑逻辑,提出 “AI 标准化执行 + 人类创造性决策” 的新分工模型。通过广告文案生成、游戏原画设计等场景案例,演示 “需求定义 — 创意校准 — 价值判断” 的协作闭环,证明人类的审美判断力、问题拆解能力、伦理把控力仍是核心壁垒。
作者构建 “人机协作胜任力模型”,提供 “提示词工程优化”“多模态内容审核”“跨领域创意融合” 等技能培养路径,配套 “职业风险评估表”“工作流示意图” 等实用工具,助你预判岗位变革趋势、重构工作流程。书中打破 “替代焦虑”,指出 AIGC 并非创造力的终点,而是人类聚焦深度思考、情感共鸣、复杂决策的起点。翻开书页,在 AIGC 重塑职场的浪潮中,成为引领协作进化的共舞者。
人工智能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索引号:TP18 S490
馆藏地:工业技术类书库(东201)
03:《计算未来》
计算技术如何重塑人类文明的底层架构?《计算未来》以跨学科视角与前沿案例,解码 “算力革命” 的现在与未来。
书中贯通量子计算、边缘计算等领域,解析 “算力 + 算法 + 数据” 如何催生智能交通、精准医疗等新业态,展现算力作为新基建核心要素的战略价值。
区别于技术手册的枯燥表述,本书以 “算力即新石油” 等隐喻串联内容,穿插超级计算机模拟气候、区块链算力共识等案例,让抽象技术具象化。书中特别强调:计算不仅是技术突破,更是关乎文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资源 —— 当算力成为竞争力核心,国家与个体该如何平衡发展与伦理?翻开书页,触摸由 0 和 1 编织的计算文明新图景。
人工智能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索引号:TP18 S428
馆藏地:工业技术类书库(东201)
04:《深度学习:从算法本质、系统工程到产业实践》
书中逐层拆解 CNN、Transformer 等核心算法的数学逻辑,解析分布式训练、模型压缩等系统工程关键技术,更以智能安防、工业质检、生物医药等场景为例,展现深度学习从原型开发到规模化部署的全流程。作者团队基于工业界经验,首次公开 “算法选型决策树”“工程化部署 Checklist” 等实操工具,助你跨越 “学术研究” 与 “产业应用” 的鸿沟。
区别于纯理论著作或碎片化教程,本书聚焦 “解决真实问题的深度学习”:如何根据业务需求选择模型架构?怎样优化算力成本实现高效推理?数据样本不足时如何通过增强技术突破?书中 “算法 - 工程 - 产品” 协同流程图、“算力 - 精度 - 成本” 平衡矩阵等可视化内容,让复杂技术链条清晰可解。
它不仅教你掌握算法原理,更让你学会用智能技术提升生产线效率、优化医疗诊断精度。正如作者所言:“深度学习的价值,藏在每一个能被智能改变的产业场景中。” 翻开书页,解锁从代码到商业价值的实战密码。
人工智能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索引号:TP181 W352.1
馆藏地:工业技术类书库(东201)
05:《万物重构:智能社会来临前夜的思索》
智能技术正在重构文明的底层逻辑,我们该如何理解这场变革?这本书以哲学思辨与未来视野,带你看透智能社会的本质与挑战。
书中从数据要素、算法权力切入,解析 AI、物联网等技术如何解构 “人 — 物 — 关系” 框架,以智能合约、数字孪生等案例,展现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规则的三重变革。作者直面数字身份危机、算法歧视等矛盾,提出 “技术人文主义” 理念,主张让技术进化与人性进化同步,守护智能时代的人类主体性。书中金句频出:“当机器学会思考,人类需重新定义智慧;当万物互联,孤独的价值更需被看见。” 这些思考直指 “何以为人” 的终极命题。
正如作者所言:“智能社会的答案,在我们如何对待‘技术中的人’与‘人中的技术’。” 翻开书页,在万物重构前夜,做好思想准备。
人工智能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索引号:TP18 W519
馆藏地:工业技术类书库(东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