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实共生:基于AI智能体的高中生物实验探究式学习路径构建与实践验证》开题报告

1. 选题背景与意义

背景:

高中生物实验受限于设备/周期,如DNA提取、生态演替,学生探究深度不足。生成式AI,如LLM、虚拟仿真技术成熟,但缺乏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如科学思维、探究能力的系统整合。

意义:

教学革新:构建“AI智能体引导+实体实验”双轨模式,破解实验教学瓶颈。

能力培养:通过AI动态生成探究任务,发展学生假设设计、数据分析等高阶思维。

2. 研究目标与内容

目标:① 开发高中生物AI智能体系统,含知识图谱、探究任务生成模块;② 设计3类虚实融合实验课例,微观观察/长周期实验/风险实验;③ 实证检验对科学探究能力提升效果。

内容:梳理高中生物必修实验难点,按新课标要求;构建生物概念关系图谱,如“光合作用-能量转换-影响因素”;开发AI智能体对话逻辑,引导提问-方案优化-误差分析。

3. 文献综述:

AI+教育:参考《AIED》(2023)中智能体促进自主探究的“脚手架理论”。

生物实验教学:分析虚拟实验应用现状(张荣华,2022),指出交互性不足缺陷。

关键突破点:现有工具多为预设程序,需强化生成式AI对开放性探究的支持。《“虚实共生:基于AI智能体的高中生物实验探究式学习路径构建与实践验证》开题报告

4. 研究方法

基于LLaMA-3微调生物领域模型,接入实验传感器实时数据。使用Unity开发AR虚拟实验场景,如细胞分裂动态模拟。

在2所中学开展对照教学,实验组:AI智能体支持;对照组:传统模式。测评工具:科学探究能力量表(SPCS)+ 实验报告质性分析。

5. 创新点

提出“AI智能体驱动的探究循环”:问题生成→假设迭代→虚实验证→结论反思。将生物传感器数据,如pH值、温度,实时输入AI模型,支持实验决策。利用AI分析学生对话日志,自动评估科学推理水平。

6. 预期成果

开源AI智能体系统,含生物知识图谱数据库。3套虚实融合实验课程包,含教学设计/AR资源。1篇SCI/SSCI论文;实验教学有效性实证报告。为“人工智能+学科”教育应用提供范式参考。

7. 研究计划

阶段时间任务
准备1-2月课标分析/技术平台搭建
开发3-5月课例设计/AI智能体训练
实施6-9月教育实验/数据收集
结题10-12月成果优化/论文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