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跟大家介绍了AI素养,相信大家对人工智能时代需要掌握的能力都有了一定的了解。
随着OpenAI的ChatGPT大模型发布,国内外大语言模型不断涌现,既有通用大模型,如谷歌的Bard、Meta的LLaMA、微软的Bing Chat、Anthropic的Claude、百度的文心一言、智谱的ChatGLM大模型、抖音的云雀大模型、讯飞的星火认知大模型等;也有应用于医疗、法律、金融、教育等特定领域的大模型,如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和深圳市大数据研究院联合开发的中文医疗问答大模型华佗GPT、基于真实医患对话样本的大模型ChatDoctor、法律咨询和案例分析的大模型ChatLaw等。
除以上分类,AI工具在数据处理和分析、辅助办公、设计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自行探索吧!
温馨提示

大部分AI工具提供免费使用额度,部分高级功能需付费使用。如文心一言免费用户可享有限的输入和输出长度以及基础插件功能,高阶插件、更多的输入输出长度及指令润色次数等需要付费使用。
表中列举的AI工具仅为测试后可用、相对稳定的工具,此外,还有很多AI工具未能一一列出。对于各类AI工具的优劣,需大家自己摸索甄别,本文不做任何推荐。 部分AI工具支持多种终端。如火龙果写作软件提供桌面客户端、APP、办公插件、浏览器插件、微信小程序及网页版。
AI智能写作工具举例——火龙果(Pitaya)写作软件
火龙果写作(Pitaya)是一款AI驱动的智能写作工具,提供AI纠错校对、改写润色、中英机器翻译、写作素材推荐、知识库管理、原创续写等服务,广泛适用于学术论文和公文写作等多种写作场景。
访问地址:https://www.mypitaya.com/
使用提示:首次使用需要激活高校兑换码
改写功能:
特别说明
在学术写作等学术实践活动中使用AI 需要特别谨慎,最好提前了解机构或出版机构的相关要求。例如,《科学》(Science)杂志规定AI不得列为作者或共同作者等。国内外一些高校也对此有明确规定,大多为有限使用,例如将生成式AI工具限定于构思、头脑风暴、文本纠错、格式化文档仿写等用途。此外,切忌未经检查和核实的使用AI生成的内容。
关于生成式AI在学术环境中使用时需注意的问题,如学术诚信、相关政策等,小图后续继续跟大家分享。
文稿 | 毛芸
审核 | 仝卫敏 李书宁
策划 | 信息服务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