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路伟东教授表达了他身为历史学者对数字人文研究的一些看法。数字人文引起学界的普遍关注不过最近十余年,但如果谈到人文计算或者人文计量,其实可以回溯得更久远一些。若干年前在史学界曾经兴起过计量史学的热潮,但近年来计量史学已渐渐淡出主流史学研究者们的视野,表面上看,其原因是计量史学那种过于追求技术、数据和计算的研究偏离了传统史学范式,同时,也不排除,有相当一部分计量史学工作者于有意或无意间流露出的技术炫耀和数据傲慢,引发了传统史学工作者的厌恶与嫌弃,近而形成了沟壑式的学科成见。但路伟东认为,这些只是问题的表象,其更本质的原因在于计量史学将复杂综合的历史现象和社会关系全部归结于简单的数学函数关系,用单一的“数据变量”取代了构成历史主体的人的主动历史实践,以及研究者本身对历史复杂性的个性化全面理解和整体认知,由此最终掩盖了人文和人文研究的光辉。但是,最近十几年“数字人文”的火热,和之前计量史学兴起的时代背景已有不同。路伟东认为现在的数字人文堪称“千万年未有之大变局”,最近十年信息技术的巨大进步不仅仅引发了全新的技术变革,也带来了社会结构质的飞跃,其背后更深层次的数据基础是,包括历史文本在内的几乎所有信息都开始逐渐脱离物理的载体,不断数字化。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无论传统人文学者对数字人文存在怎样的质疑和批评,毫无疑问,当下扑面而来的数字人文浪潮已经给传统人文研究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实际上,比这种冲击更重要,也更严重的问题是,我们目前已经处于一个完全不可逆的数字化进程中,再也无法回头。数字人文的崛起是信息技术向传统人文研究渗透与介入的结果,但数字人文既不是传统人文研究的终结者,也不是传统人文研究的附属品,在不远的将来,数字人文发展的最终指向一定会有自己独特的研究理论、方法、范式,以及学术关切和知识体系。从这一视角看,当下蓬勃发展的数字人文浪潮,只不过是从刚刚开启的那扇数字人文大门的缝隙里透出的第一缕曙光。路伟东表示,未来的路还有很长,值得大家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