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在零售场景的应用比预想的要早一些。

12月13日,支付宝宣布推出刷脸支付产品“蜻蜓”,外形像一盏台灯,不过不是灯泡,而是一块刷脸显示屏。将其与收银机连接,顾客只需对准摄像头即可完成刷脸支付。值得注意的是,“蜻蜓”体积只有原有自助刷脸机的十分之一,无需对商户ERP系统进行改造,即插即用。

“支付码极大地推动了移动支付的普及,这款产品的使命是让刷脸支付像支付码一样,进入到每一个普通的门店。小商贩确实是我们的重点目标人群,但它可以用在更多的场景中。”12月13日,蚂蚁金服支付事业群IoT业务部总经理曹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底层大技术平台之下,支付宝内部的刷脸识别应用与对外开放的技术是一致的,但不同的场景和需求,也会带来不同的挑战。

早在8月15日,支付宝就宣布其刷脸支付体系已具备商业化能力,将在各类商业场景普及刷脸支付解决方案,零售行业成为首批落地领域。

艾媒咨询CEO张毅12月13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刷脸支付是阿里巴巴的长期战略布局,刷脸识别本身并不新鲜,在支付领域的应用是一个比较大胆的尝试,但支付宝能否做到100%准确识别还有待考验。

实施“刷脸支付”

据了解,“蜻蜓”采用3D结构光摄像头,比以往的刷脸支付机更加精准。通过全新的智能引擎,用户无需输入手机号,在熟悉的环境中即可完成支付。不过,记者通过体验发现,在收银阶段,人脸识别设备仍需要用户输入11位手机号。

支付宝刷脸支付产品蜻蜓,助力人工智能落地零售场景曹凯透露,这是系统自动识别的结果。“我们在APP中使用人脸识别的时候,更多的是纯软件技术。但走到线下的时候,对商户的设备安全性要求更高,也需要解决软硬件的融合技术。在手机上识别一个人花20秒是正常的,但在购物的时候,不可能花十几二十秒才能识别一个人。商户对技术效率的容忍度要求非常严格。”

事实上,阿里巴巴试水“刷脸支付”技术已有一段时间,2015年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马云首次演示了刷脸支付技术。阿里巴巴对人脸识别技术一直热衷,12月10日有消息称,人脸识别公司旷视科技计划募资6亿美元,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为主要投资者。

不过,阿里巴巴相关人士向记者否认了这一消息。但事实上,早在2017年10月,旷视科技就完成了4.6亿美元的C+轮融资,由蚂蚁金服领投。无独有偶,2018年4月,人脸识别公司商汤科技完成了6亿美元的C轮融资,由阿里巴巴集团领投。

10月,阿里巴巴集团与商汤科技共同设立的香港人工智能及数据实验室在香港科学园成立,双方在人脸识别等技术上进一步展开合作。另一家机器识别公司依图科技虽然未获得阿里巴巴集团的投资,但阿里巴巴旗下云锋基金参与了其3.8亿元C轮融资。

随着技术的成熟,商业试点也在悄然进行。2017年9月1日,支付宝在杭州一家肯德基餐厅推出首台刷脸支付机。目前,全国11个城市的23家门店已试点刷脸支付。不仅在肯德基,在超市、药店等线下零售场景,全国数百个城市都开始试点刷脸支付。

在曹凯看来,是整个行业的推动,才有了人脸识别如今的发展。“四年前,我根本无法想象人脸识别会像现在这么火爆,当时面临很多挑战,准确率基本只有50%。但现在远不止这些,已经成熟到可以商用了。”

不过,对于外界关心的人脸识别准确率,蚂蚁金服并未透露更多消息。

“扫码”还是“扫脸”?

目前基于二维码的支付技术仍是市场主流,据易观咨询数据显示,2018年第一季度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环比增长6.99%,总交易规模达4.03万亿元,其中微信、支付宝合计占据92.71%的市场份额。

但在以二维码为主的市场中,多种支付方式开始渗透。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NFC支付市场规模达48.9亿元,2018年第一季度NFC支付规模达29.4亿元。2017年,我国出货量排名前五的品牌分别为华为、OPPO、vivo、小米、苹果,共占到75.7%的市场份额。这五个品牌具备NFC功能的手机占比为17.1%,2017年增长至31.3%。

除了NFC,新兴的移动POS机、刷脸支付等也开始兴起。10月,中信银行在业内率先推出银联“刷脸支付”,其银联“刷脸支付”允许持卡人在微信公众号上提前绑定支付账户信息,即可实现刷脸支付。

12月4日,银联联合商业银行、华为、小米等手机厂商启动首批移动POS产品试点。“目前,二维码支付仍是移动支付市场的主要支付方式,这一点毋庸置疑。事实上,目前整个移动支付市场还是以支付宝和微信为主。”张毅认为,虽然刷脸支付、移动POS机等逐渐兴起,但二维码支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将是移动支付市场的主流。

安全和效率决定了零售商的选择。在零售场景下,更像是新零售与物联网的结合,推动线下商户数字化转型。以首家接入支付宝刷脸支付的卜蜂莲花超市为例,该公司市场部助理副总裁袁林华告诉记者,使用刷脸支付后,一个收银员可以维持3台自助收银机,整体收银效率提升了50%。以收银员平均工资3200元计算,每年可节省综合成本1344万元。

蚂蚁金服希望继续降低商户使用刷脸支付的成本,未来硬件设备商可以免费获得这整套人脸识别、征信识别和视觉识别的软件技术。一位AI行业技术人员分析,人脸识别技术是提取人像的特征点,然后利用统计学的原理建立数学模型,再将人脸模型与被测人员的脸部进行比对。这需要用户上传清晰的照片,平台在后台构建庞大的照片数据库。相比人工智能公司需要用户先下载APP,再上传图片,阿里巴巴拥有支付宝庞大的用户群,因此很容易实现从“扫码”到“扫脸”的转变。

另外,现阶段人脸识别算法的困境在于如何在人脸照片的角度、光线等复杂环境影响下,提升识别率。零售场景均为室内,光照基本不变,识别准确率要比安防领域更加高效、精准。

不过,刷脸支付的安全性依然是业界最为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在大规模商业支付之后,是否会出现漏洞用于欺诈支付还有待考证。曹凯对此充满信心,他认为这项技术的安全性不亚于扫码支付,甚至可能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