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X博士发布《》报告,明确指出“AI搜索”已成为驱动市场的核心引擎,并正定义下一阶段的竞争格局。截至2025年6月,海外AI应用月活用户(MAU)突破12亿,中国AI应用MAU也达到3.8亿。其中,以AI聊天机器人和AI搜索引擎为代表的AI搜索生态,已成为推动AI应用发展的关键力量。

本周,X博士将聚焦国内市场竞争态势,依托Xsignal AI Holo(AI 全息)数据库,深度解读2025年8月的市场变迁。报告将围绕APP端TOP 50”、“Web端TOP 50”及“总榜TOP 50”三大核心榜单展开,旨在穿透数据表象,揭示头部领先者的战略动向、新兴赛道的结构性机会,为从业者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提供前瞻性的决策依据。

TOP 50:APP端

APP端超过4成面临用户下滑

TOP10应用中AI聊天机器人占5席


根据Xsignal AI Holo(AI全息)数据库数据,上图呈现了2025年8月中国市场APP端活跃用户规模最大的50个AI应用,以及月环比增长和2025年度MAU增长值,为方便您最快速地了解全局,X博士为您更新梳理出8个关键洞察(8 Key Insights):

1. 类型格局:聊天机器人一家独大,细分赛道初现规模

本次APP端榜单中共包含了12个AI应用类型。应用数量最多的类型依然是AI聊天机器人,占据13席。其次是AI视频创作(7)、AI教育学习(6) 和AI虚拟角色(6)。这4个类型共计32款应用,占Top 50应用总数的64%。与过往相比,虽然聊天机器人仍是绝对主流,但视频创作、教育、虚拟角色等领域的应用数量和排名均有所提升,显示出用户需求正从通用型问答向更垂直、更专业的细分场景渗透。

2. 单品入榜:部分赛道“强者通吃”格局初显

AI设计工具 (Canva可画)AI音乐创作 (AI音乐学园)AI视频编辑 (秒剪)这三个类别中,均只有一款应用进入APP端Top 50榜单。这反映出在这些相对专业的领域,市场领导者已凭借其技术壁垒、品牌认知度和用户生态形成了强大的护城河,新晋竞争者难以在短时间内撼动其地位,呈现出“强者通吃”的局面。

3. 量级分布:头部格局稳固,腰部竞争激烈

本次APP端榜单中:

  • MAU超1亿:共有2个AI应用,分别是豆包 (1.98亿) 和 DeepSeek (1.19亿),头部双雄格局稳固。

  • MAU超1000万:共有5个AI应用,相比5月的7个有所减少,显示出千万量级竞争的激烈和不确定性。

  • MAU超100万:共有30个AI应用,市场腰部力量雄厚。

  • 入榜门槛:排名第50位的AI Mate的MAU为49.25万,这表明进入中国AI应用第一梯队的门槛依然相对较高。整体呈现出头部极其集中,但腰部应用生态繁荣的局面。

4. 环比大观:市场增长与洗牌并存,新秀涌现

榜单中取得增长的应用共有29个,占榜单58%,显示市场整体仍处于上升通道。其中,新入榜或基数较小的应用增长惊人,AI写作岛Chat写作助手凭借新功能的推出或市场推广,实现了超过50倍的爆发式增长。入榜应用中,小荷AI医生(292.73%)星绘(140.6%)的增速尤为亮眼,在近千万级应用中,讯飞星火 (31.67%)的增速显著。与此同时,21个应用呈下降趋势,妙鸭相机 (-23.48%)AI抖音 (-16.13%)降幅显著,反映出AI应用市场迭代迅速,用户会快速流向体验更佳或功能更新颖的产品。

5. 双雄争霸:豆包高歌猛进,DeepSeek增长放缓

本期MAU破亿的两款应用表现分化。豆包延续强劲势头,MAU高达1.98亿,并实现了19.49%的月度高增长,这得益于其背靠字节跳动的巨大流量生态和持续的功能迭代。相比之下,DeepSeek虽然守住了亿级门槛,MAU为1.19亿,自3月登顶后MAU持续走低,2.87%的增速显示已经止跌回稳,面临着如何持续吸引并留存用户的挑战。

6. Kimi增长乏力:长文本优势不再,增长陷入停滞

Kimi在8月的MAU为1269.63万,环比下降1.1%,且其2025年度MAU增长值为负(-1524.21万),是年度MAU减少最多的应用之一。这表明Kimi曾引以为傲的“200万字长上下文处理”核心优势,随着行业内各大模型普遍支持长文本功能而逐渐被稀释。在核心技术壁垒被追平后,若无新的、颠覆性的功能创新,Kimi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将面临持续的用户流失风险。

中国 TOP 50 AI应用榜单丨Xsignal丨2025年8月7. AI写作赛道火热:细分需求催生“小巨人”

尽管大型聊天机器人普遍具备写作功能,但专门的AI写作赛道依然爆发出巨大活力。光速写作MAU环比大涨51.53%,而AI写作岛独响的增长也极为迅猛。这表明用户在论文、报告、营销文案等专业写作场景下,对功能更垂直、体验更优化的工具有着强烈需求。这些“小而美”的应用精准切入细分市场,正快速成长为赛道内的“小巨人”。

8. 图像视频应用分化:创新者受捧,同质化产品退潮

AI图像和视频创作领域呈现出明显的分化趋势。一方面,星绘 (AI图像编辑)凭借独特的风格或功能,MAU环比暴涨140.6%,小云雀 (AI视频创作)也取得了39.68%的高增长。另一方面,一些早期爆款应用如妙鸭相机则出现了23.48%的显著下滑。这揭示了在AIGC创作领域,用户的猎奇心理和对创新体验的追求是核心驱动力,技术或玩法上稍有落后、陷入同质化的产品,其用户粘性将面临严峻考验。

TOP 50:Web端

可灵AI 2.0升级,用户暴涨近4倍破千万

法行宝聚焦法律服务,在聊天机器人赛道中打开差异化


根据Xsignal AI Holo(AI全息)数据库数据,上图呈现了2025年8月中国市场Web端活跃用户规模最大的50个AI应用,以及月环比增长和2025年度MAU增长值,为方便您最快速地了解全局,X博士为您更新梳理出7个关键洞察(7 Key Insights):

1. 类型格局:聊天机器人与研发工具两强并立,内容创作紧随其后

在本次国内TOP 50 Web端榜单中,共涵盖13种AI应用类型。其中,AI聊天机器人以18款应用的入榜数量位居首位,AI研发工具以8款应用的亮眼表现紧随其后,显示出Web端作为生产力平台的核心定位。AI设计工具(6款) 也占据重要位置。这三大类型累计有32款AI应用,占Web端TOP 50应用总数的64%,表明Web端用户需求高度集中于对话式信息获取、专业开发、文本及视觉内容创作等生产力场景。

2. 单品入榜:部分细分赛道由单一强者主导

AI思维导图 (ProcessOn)AI图像编辑 (AI人工智能图片放大)AI虚拟角色 (逗逗游戏伙伴)AI办公工具(讯飞听见)这四类应用中,均仅有单一产品跻身Web端Top 50榜单。这反映出在这些功能聚焦的细分赛道,市场已形成高度集中的“赢家通吃”格局。头部产品凭借其强大的功能、稳定的体验和良好的口碑建立了极高的用户粘性,新入局者面临严峻的挑战。

3. 量级分布:头部量级跃升,千万级俱乐部扩容

本次Web端榜单中:

  • MAU超1000万:共有7款AI应用,比5月(6款)增加1个,头部应用的用户规模保持稳定增长。

  • MAU超100万:共有39个AI应用,比5月(31个)增加8个,腰部市场用户规模持续扩大。

  • 入榜门槛:排名第50位的创客贴(MAU 62.52万),比5月排第50位的标小智(MAU 56.59万)略有增长,榜单入围门槛提高。这表明Web端AI应用的整体活跃度正在攀升,市场竞争愈发激烈。

4. 环比趋势:增长与分化并存,创新应用引领增长

榜单中取得增长的应用共有23个(占榜单46%),远超5月(17个),市场整体回暖。增幅最高的是Z.AI(+677.51%)玻尔-科学家的AI文献助手(+233.78%)。与此同时,仍有27个AI应用呈下降趋势(占榜单54%)。整体来看,Web端大多数应用呈下降趋势,少数创新应用逆势增长。

5. 可灵AI 2.0:升级后用户暴涨近4倍,月活突破千万

可灵AI凭借其2.0版本的重大升级,成功实现了用户规模的爆发式增长。其2025年8月活跃用户数(MAU)从升级前的约236.3万飙升至突破1000万,增长率接近400%,成为本月AI应用市场的一大亮点。

6. 法行宝:聚焦法律服务,打造差异化AI聊天机器人

在竞争激烈的AI聊天机器人赛道中,法行宝通过垂直深耕法律服务,成功找到了自己的差异化定位,其2025年8月活跃用户数(MAU)达到3385.3万,在专业领域建立了稳固的用户基础。

Web端市场整体进入了平稳增长期,爆发式增长的应用数量减少。Web端用户对功能的持续创新和稳定性要求更高,增长放缓甚至下滑的应用需要尽快进行产品升级以应对竞争。

TOP 50:APP+Web

AI应用TOP50门槛破百万

亿级俱乐部仅剩豆包、DeepSeek两席

夸克冲击亿级,腾讯元宝掉队


本月国内APP+Web端TOP50榜单共包含了14个AI应用类型。其中,AI聊天机器人以17款应用的绝对数量位居首位,其次是AI视频创作(6)、AI研发工具(6)、AI虚拟角色(4)和AI搜索引擎(4)。这五大类型合计共37款AI应用,占TOP50应用总数的74%。AI聊天机器人依然是市场的主导力量,且市场集中度高,头部效应显著。

用户对效率工具(AI聊天机器人、AI搜索引擎和AI教育学习)和情感娱乐应用(AI虚拟角色、AI视频创作和AI图像生成)的需求依然旺盛。值得注意的是,AI研发工具在本月榜单中强势崛起,有6款应用进入TOP50,表明国内AI开发者工具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用户需求被进一步激活。

量级分布来看,本次APP+Web端榜单中共有2个AI应用MAU超1亿,11个AI应用MAU超1000万,入榜AI应用MAU均超100万。榜单首位豆包MAU超2.29亿,而第50的玻尔-科学家的AI文献助手MAU达133.51万。

月度涨势来看,本月榜单中取得增长的应用共有29个,占榜单的58%,平均增幅达到54.27%。虽然增长应用占比有所下降,但部分应用的增幅依然非常可观。其中,Z.AI(+677.51%)、Wan AI(+67.20%)和星绘(+140.60%)均实现显著增长。

与此同时,有21个AI应用MAU呈下降趋势,平均降幅为7.31%。AI抖音(-16.13%)、AI工具集(-16.20%)和扣子(-13.32%)经历较大降幅。

整体来看,本月AI应用市场波动较大,头部应用如豆包和夸克仍保持稳定增长,但其他相当一部分AI应用面临用户流失。这表明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用户留存成为关键挑战。

结语


整体格局:平台场景分化显著,垂直赛道强者恒强

2025年8月的AI应用市场格局清晰地呈现出“Web端主攻生产力,APP端渗透生活娱乐”的平台分化趋势。

  • Web端已成为AI生产力工具的核心阵地,由AI聊天机器人AI研发工具两大支柱共同主导,用户需求高度集中于专业开发、内容创作等深度工作场景。

  • APP端则更多元化,虽仍由AI聊天机器人占据主导,但AI视频创作、教育学习等贴近日常生活的场景正快速崛起,显示出移动端AI应用向生活娱乐与轻办公场景的深度渗透。

一个共同的趋势是,在多个细分的垂直赛道(如AI设计、思维导图、音乐创作等),市场呈现出高度集中的“强者通吃”局面。头部应用已通过技术和品牌优势建立起强大壁垒,用户习惯一旦形成,新入局者将面临巨大挑战。

增长亮点:垂直深耕与技术驱动成增长双引擎

本月的增长故事不再由通用型聊天机器人主导,而是由两股核心力量驱动:

  1. 垂直场景的深度挖掘:增长最快的应用大多是精准切入特定行业的“小巨人”。Web端的法行宝凭借在法律领域的深耕,成功在聊天机器人红海中突围,收获超三千万月活;APP端的AI写作赛道集体爆发,以及小荷AI医生(+292.73%)的亮眼表现,都证明了当AI能切实解决特定专业领域的痛点时,将爆发出巨大的用户增长潜力。

  2. 核心技术的迭代突破:技术创新是打破格局的最强变量。Web端的可灵AI凭借2.0版本的重大升级,实现了用户量暴涨近4倍、月活破千万的壮举。同样,APP端的星绘(+140.6%)等创新图像应用,正凭借新颖的体验和功能,快速取代那些陷入同质化的早期产品。

未来展望:告别尝鲜,迈向价值深耕时代

AI应用市场正迅速告别“尝鲜期”,进入“价值验证期”,未来的竞争焦点将从“有没有AI”转向“AI好不好用、专不专业”。

  • 市场将加速分化:以豆包为代表的“生态型”巨头将继续在通用领域扩大优势,而未来的破局机会在于垂直赛道。无论是法律、科研、写作还是创意设计,能提供深度解决方案、无缝融入专业工作流的应用,将能建立起难以逾越的竞争壁垒。

  • 技术与体验是核心壁垒:随着Kimi的长文本优势被行业追平,市场再次证明单一的功能领先难以维持长久优势。未来的竞争将是持续的技术创新能力卓越的用户体验的综合比拼。响应速度、内容质量、功能稳定性,将共同决定用户最终会留在哪里。

总而言之,AI应用的下半场已经开启,单纯依靠模型能力的“炫技”阶段正在过去,一个真正深入产业、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核心价值的“AI应用深耕时代”已经到来。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