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各级学校系统部署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教育要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需要,从课程教材、实验教学、师资培训、实践活动、条件保障等方面强化顶层设计。

中科先进院实验学校超前部署,为一至九年级打造科学人才的全链条培养路径,构建“科学+”浸润式特色科学课程,为义务教育特色科学教育提供探索样例与经验范式。

《意见》中还指出学校要充分整合校内外资源,为中小学提供更加优质的科学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现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在合作办学方中科院深圳先进院的大力支持和共同努力之下,中科先进院实验学校打造了金牌科普课程“博士课堂”、走进科研院所感受科学氛围的“中科研学”以及走近科学大家走向科学前沿的“中科讲坛”。

建校以来,我校已累计邀请各界科学家、院士和研究员为我校师生举办“中科讲坛”超过40场次,同学们和家长反响热烈,每期结束后都热烈地期盼着下期的来临。

5月31日下午,我校有幸邀请到世界前2%顶尖科学家董超博士为七、八年级的同学们带来了第四期“中科讲坛”科学系列课程——《神奇又科学的人工智能》,从科学家的角度解答“人工智能是什么?”

01主讲教师介绍与课程简介中科先进院实验学校:科学系列课程《神奇又科学的人工智能》

董超,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信息工程专业,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数字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包括图像视频超分辨率、去噪和画质增强等。发表顶级会议/期刊论文40余篇,引用超1.4万次。2014年,在欧洲计算机视觉大会(ECCV)上发表论文SRCNN,首次将深度学习引入图像超分辨领域;2017年至今,多次带队参加国际超分辨率比赛,已获得9项冠军;2016年至2018年,就职于商汤科技期间,带领超分团队开发了世界首款基于深度学习的数码变焦软件;2021年,被斯坦福大学评选为世界前2%顶尖科学家;2022年,他入选2022年人工智能全球最具影响力学者榜单 (A1 2000)。

这个世界上最难回答的问题,就是关于“是什么”的问题,比如“我是谁”。

而“是什么”又是任何一个学科要展开所必须要讨论的问题,而且也是囊括整个 学科核心要点的问题。关于“人工智能是什么”这个问题,一定很难回答,因为人工智能这个词汇 就是人为定义的,它的出现也只有不到七十年(提出于 1956 年)的光景。在人类发展历程中,它的定义也随着技术的进步而不断被修正,人们对它的认知和想象也在不断提升。当我们解答清楚“是什么”之后,“为什么”和“怎么做”往往也就呼之欲出,顺理成章了。

02学生导学手册

讲座之前,学校科学教育团队在科组长葛夏欣老师的带领下精心制作了《“中科讲坛”学生导学手册》,手册中介绍了董超博士的学术经历和课程简介,并附上了“人工智能”的知识链接与董超博士推荐的书目来自李开复的《AI·未来》,并附上了简介。

中科科学教育团队希望用导学手册提供为预备知识和信息,使同学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讲座内容。导学手册也通过问题的设置,为主讲嘉宾与同学们建立良好的沟通氛围和思维碰撞。

中科先进院实验学校通过为高端科普资源量身打造《导学手册》等举措,积极推进高端科普资源的校本化与课程化,通过课前学习和课后拓展阅读延展课程的维度,实现科普教育向科学教育的转型与升级。

03课程精彩回顾

讲座中,董超博士用同学们经常喜爱的短视频和电影片段作为引子,为同学们打开了“人工智能”的世界。董超博士风趣幽默的话语吸引着同学们,不知不觉中同学们已经熟知并且理解了“人工智能”的基础结构,也从各个方面认识“人工智能”对现代人类社会以及未来世界的所产生的影响。

灯,对原始社会是神奇的魔法,当人类用科学去认知它,则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人工智能也是如此,不了解它的时候,它很神奇,但当人类真正认识它的时候,会发现这就像是魔术师的魔术盒,给我们惊喜和启发。

中科先进院实验学校也将继续努力,着力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一体化推进学校科学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为祖国培养出更多爱科学、爱生活、爱国家的中科少年,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