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楠:AI行业十年从业经验,前Ai准独角兽企业创始人,76项国内外Ai发明专利,中欧商学院EMBA,深圳市高层次后备级人才
分享大纲:
1、新的时代不要沉迷于旧的战场
2、AI商业变现的四个底层逻辑
3、理解AI+时代的降维打击
4、AI+流量的本质是什么?
5、关于AGI的信仰
AGI的目标:更高的商业效率
我们再来讲一讲,更高的商业效率,也会诞生新的流量入口。
技术的革新速度非常快,我们会感觉这个世界的变化也会很快。
我个人的观点是,与其去追求不断迭代升级的技术,更重要的事情是要学会抓住这个世界不变的本质。
我认为哪怕是到了AGI时代,掌握不变的事物,比掌握变的时候,会更加重要的。
什么是不变的?我认为人性的弱点是不变的,商业的本质是不变的,那么商业的本质是什么?
商业的本质是永远追求更低的成本去实现更高效益的价值交换。
只要满足了这个底层逻辑,我们就能够抓住流量入口变迁的本质,去寻找更高的商业效率的场景。
美团有着更高的商业交易的效率,滴滴有着更高的商业交易的效率,猫眼有着更高的商业效率。
所以这些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原生应用,能够实现更高的商业交易效率,就在于其抓住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技术的核心本质,实时信息获取的边际成本为零。
这些都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技术特点,那我们要思考的事情,就是AGI时代的技术特点,和移动互联网时代相比有什么样的一些变化。
GPT刚刚诞生的时候,大家知道哪家公司最害怕、最紧张吗?
是谷歌,以前,我们能够从谷歌上搜索到各种信息。然而,我们现在通过和AI,进行对话,AI能够直接给到我们所需要的答案。
这里的关键词是答案。所以当chat gpt诞生的时候,谷歌会非常害怕,害怕它的搜索引擎,被AI技术所取代。
这就是AGI时代的技术特点,在信息获取的边际成本为零的技术上面,更加前进的一步。
那这一步就是答案获取的边际成本为零。
我们现在所做的各种商业交易,不仅仅是在卖产品,更多的是在卖服务,更多的销售场景,它提供的都是顾问式的销售服务。
而顾问式的销售服务,提供给消费者的就是更加直接的购买理由。消费者为什么要消费,为什么购买你的产品和服务。
这种顾问式的销售服务,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是没有办法实现大规模复制,每一个提供顾问式服务的人,他的时间都是没有办法被复制。
但是在AI大模型的加持下,每个人都可以把自己的能力和大模型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私有模型。
由这个私有模型,同时给无数人去提供顾问式服务,这个就改变了服务型经济的商业模式。
即等于让个性化的服务去实现规模化的经济。
open AI,在去年年底推出了GPT Store的核心战略,我个人认为它是基于让AI可以复制你的能力,从而让服务可以规模化。
还记得在GPT Store的发布会上面,奥特曼,他因为他本身之前是在YC里面做创业辅导的。
所以,他就把自己对于创业的理解,这个能力复制给了GPT Store。他把所有关于自己创业的文章全部上传给了GPT Store,做了一个关于创业的GPT Store,这个用AI复制的奥特曼成为成千上万人的创业导师。
所以我认为,未来会出现很多的类似于AI结合人类能力的服务场景,而这些服务场景的商业的交易效率会更加高效,这些场景会成为AGI时代新的商业流量入口。
而这个也是我们公司,我们团队目前正在做的一个事情。
通过AI打造一个能够实现更高的商业交易效率的平台,从而创造新的AI加流量的机会。
我有句话分享给大家,“在新的时代,不要沉迷于旧的战场”。这句话是张一鸣说过的。
有人在采访张一鸣的时候问他,为什么能够在BAT如日中天的时候,能够带领抖音杀出重围?
我记得当时张一鸣的表情,是有点那么轻蔑地一笑。张一鸣说,那是因为他们都太过于沉迷在,旧的战场里面去竞争了。
同样在这个时候,我希望大家可以问一问自己:
你们在学习AI的时候,你们在寻找AI商机的时候,你们想要获得AI红利的时候,那你们究竟是在沉迷于旧的战场?还是在寻找新的战场?
我知道有很多人,都在一直在研究一个事情:如何用AI更加高效地生产短视频,如何用数字人的直播去带货?
实际上,我觉得这些都依然还是在沉迷于旧的战场。
特别是有很多人,寄望能够批量化地AI生产短视频,来获得流量,我觉得这其实是不符合商业逻辑的。
商业的价值是在于稀缺性。可以批量生产的短视频内容,是没有任何商业需求性的。
这种短视频他缺少认知的沉淀,每一个人都可以生产,他很快就会泛滥,也就会很快失去商业价值。
很多人说数字人,就只能够想到数字人直播,他们觉得,数字人直播有着很大的商业价值。
但事实上,很遗憾,数字人直播已经宣传快一年多了,有谁是通过数字人直播产生了真实商业收益呢?
至少目前我是没有得到任何真实有效的案例的。
数字人直播其实是一直在挑战平台的底线,在拉低平台的内容质量,会被平台限流和封号。
而最重要的是,你究竟是在沉迷于旧的战场?还是在寻找新的战场?
抖音、小红书、视频号,这些其实都是属于旧战场,旧战场它不会消失,但是只有新战场,才会带来新的增量。
2、AI商业变现四个底层逻辑:“交互即入口、模型即服务、产品即生态、内容即连接。”
我们关注AI是希望能够获得增量的收益,而不是去加大内卷力度。
新战场究竟在哪里?
我个人总结了AI商业变现的四个底层逻辑,这四个底层逻辑可以用四句话来表述。
这四句话就是“交互即入口、模型即服务、产品即生态、内容即连接。”
未来所有的AI创业,我觉得都离不开这四个底层逻辑。
我们要结合自己的能力去进行选择,适合我们自己的底层逻辑。
3、理解AI+时代降维打击
①、如果你是传统行业里提供服务的,要多关注“交互即入口”。
因为AI会改变交互方式。手机上主流的触摸交互,将会由AI的多模态交互所取代。
大家会发现,最近部分手机厂家都开始慢慢推出AI手机。像高通,英特尔也都在推自己的AI芯片。
把时间拨回到乔布斯去世以前,乔老爷子就已经规划了最早的AI手机--Siri Iphone4s。
只是苹果公司在乔布斯去世后,一直没去加大投入AI。当AI手机普及之后,APP就将不再是应用和服务的唯一入口。
相对于垂直类的APP,我认为模块化的应用服务,更适合被AI的语音交互直接调用。
②、如果你是在各种垂直类的APP应用平台上,提供应用服务。
你未来应该思考—如何把应用服务能力,把服务数据转化成,更适合由AI去直接调用的模块,和AI的语音接口对接。
这样很有可能获得早期的流量支持。
③、如果你属于在某一个领域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和能力的人。
“模型及服务”就是你需要关注的重点。
这个模型及服务,是指让通用大模型来学习你在某个领域的独特理解和能力,从而能够生成一个新的私有模型,通过这个私有模型去提供服务。
张雪峰在高考如何填报志愿,这个领域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和观点。很多人都想找张雪峰去辅导如何填报志愿。
但他目前的商业模式,无法支撑大规模的服务,要想扩大经营规模,就必须有员工,要教自己的员工,教自己的徒弟。
但面临着几个问题,一方面他有可能会培养自己未来的竞争对手,另一个方面,这种商业模式是规模不经济的。
随着它的规模不断地扩大,他的成本也会不断地提升。张雪峰一年只能服务六个学生,所以在他自己本人的填报志愿的服务,单价非常高,好像是6万块还是8万块钱一个。
很多人在指责他这个价格太高,就为一个填报志愿付这么多钱,是在割韭菜。
对张雪峰个人来说,一年只能服务六个学生,这一部分的收益其实不高。张雪峰个人的时间成本是有限的
在AGI通用人工智能时代,做一个张雪峰的AI私有模型,用这个私有模型去提供服务,那以上所有的问题都将会迎刃而解。
服务的单价可以大幅度下降,而他所服务的规模可以大幅度上升,它的边际成本将会接近为零。
而且最重要的一个事情是,商业模式将会变得很轻,他不用招那么多的员工,培养那么多徒弟,也不用担心未来会培养自己的竞争对手。
不仅仅是张雪峰,对各种领域的专业人士,如专业的健康教练,营养师,美妆达人,穿搭博主,汉服的KOL,情感恋爱的专家,二手车顾问,保险、理财顾问等等。
他们都可以通过模型及服务去重构自己的商业服务模型,让个性化的服务去实现规模化的经济,这个就是模型及服务。
④、如果你是一个有做硬件产品能力的人:
未来你可以在可穿戴式设备,智能家居设备,儿童玩具等领域去找到新的硬件产品的空间。
现在手机几乎成为唯一的硬件产品。自从智能手机时代到来之后,整个消费类的电子市场变得非常的萧条。
因为手机几乎满足了所有一切能力,这是因为手机的触摸交互,它是一切应用和服务最好的也是最便捷的交互方式。
而手机是触摸交互最好的硬件载体。
随着这一次人工智能革命所带来的交互革命,可穿戴式设备、智能家居设备、玩具等等各种硬件产品在交互产品上就重新焕发了新生。
这也就意味着一件事情,我们可以围绕着这些硬件产品去重新构建应用和服务的生态。
比如说在可穿戴式设备上,我们可以通过多模态交互,更轻松地为消费者去提供像健康管理,信息管理,时间管理,教育管理等等这一类型的服务,让AI成为你的个人助手。
可穿戴式设备上个人助手的使用,它一定会比AI手机上面使用更加便捷和高效。
硬件将会重新进入到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我个人认为这里会有着巨大的商机。
⑤、如果你是一个擅长内容的达人:
那么你需要花时间研究,如何用AI可以创造出哪些新的内容形式,特别是利用AI及时生成内容的能力,去生成各种可互动的视频类游戏的内容。
我觉得,这是未来AI生成内容非常有价值的方向。
有这样的内容,就一定会产生新的内容平台,也就会有更多的内容爱好者会因为新的内容连接在一起,给你带来新的超额的收益。
4 、AI+流量本质是什么
我今天的主题“寻找AGI时代的原生应用”。
我也不知道,未来AGI通用人工智能时代的原生应用究竟会是什么?究竟会在哪里?
我们可以通过我们自己对于AI技术的理解,对于商业本质的理解,去思考AI原生应用可能的底层逻辑。
以上我讲的都是我关于AI原生应用底层逻辑的思考。
最后,我再讲两个关键词。一个关键词是融合,一个关键词是信仰。
什么是融合?
很多人觉得,AI的原生应用,是不是做一个更好的微信,做一个更好的抖音,做一个更好的头条。
我不认为是这样的,我认为,AI的原生应用并不会简单地替代现在的应用,而是来自跨领域的融合,去产生出一个全新的应用。
还是以抖音为例,我觉得抖音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融合产物。
抖音是哪些事物的融合?抖音是夜总会,加上YouTube,加上实时视频信息的互动。这三者之间的融合。
抖音不是一个更好的优酷土豆,而优酷土豆也成为不了抖音,那这个就是我想分享给大家的融合。
5、关于AGI的信仰
最后的一个关键词就是信仰。
我一直认为我们国内和国外的AI相比,缺的不是资本,缺的也不是人才。有很多人说我们缺GPU,确实我们缺GPU。
但我觉得这个不是根本,根本的原因是我们缺乏对于AGI的信仰。
不仅是做大模型,我们需要对AGI的信仰,在寻找AI的应用场景落地的时候,我觉得我们同样也需要AGI的信仰。
就像奥特曼在今年年初在YC创业营讲话,他说,应该要以通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实现为前提,来进行创业和开发。
最正确的做法就是设想一个上帝般的模型正在运行,然后基于这种设想来构建最好的产品。
当我刚才讲到AI张雪峰的时候,我估计,在座的有很多大佬们可能都在想一个事情,那就是AI真的能够复制张雪峰的能力吗?
我的答案是,可以的。这关键是要看你对于AGI的信仰究竟有多坚定了。
因为当sora出现,当sora可以模拟整个现实世界物理规则的时候,我觉得这个时候,就请不要怀疑AGI也是通用人工智能。
它能够实现复制张雪峰的能力,因为和整个现实世界的物理规则相比,张雪峰的能力魔力,对于AI来说,只是小菜一碟。
这一切的前提是你的AGI的信仰足够的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