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曾提出交互设计三板斧“思维、方法和工具”。所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选择合适的工具,不仅能提高设计工作效率,事半功倍,同时还可以提升设计师的工作体验。

工作流设计工具

对于交互设计师而言,日常主要有两种设计工作流程。

其一,设计支持。上游产品经理提出产品需求PRD,设计师对接并支持产品需求。

设计师最有价值的是设计思考力,所以在对接产品需求时,千万不要着急打开Figma制作界面,而是要先进行需求分析。

首先,使用Xmind等思维脑图工具,分别从业务、产品和用户三个层面梳理分析产品需求和用户需求,判断需求合理性,拆解产品需求并转化为设计目标和设计策略;其次,明晰设计思路后,再使用笔和白纸工具探索具象的设计方案。最后,才是用Figma制作标准化高保真原型,输出完整的交互流程界面。

其二,设计驱动。设计师对齐上游产品团队OKR和北极星指标,主动洞察高价值需求,设计驱动业务和产品。

设计驱动的全流程,分别是发现问题、分析评估问题、筛选问题、定义问题和解决问题。除了在「设计支持」工作流中提及的设计工具,还有Windows&Mac等多终端、主流AI大模型工具、录音笔等硬件工具(用户访谈场景使用,记录用户反馈原文)。

例如,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阶段,我们通常需要做产品体验走查、用户访谈调研和竞品分析等事项,如果核心是Windows端产品,就需要同时使用Windows & Mac等多终端,跨设备协作。

此外,国内AI大模型逐渐普及,目前各公司设计团队对设计师也提出使用AI工具的要求,提升设计质量和工作效率。

在设计全过程中,不同设计阶段,场景不同,设计工具使用也会不同。笔者发现,在使用相关设计工具过程中,也会遇到效率低下的使用场景(与设计工具本身无关),具体如下:

AI融合软硬件开启智能办公物理级生产力革命——设计师视角解析罗技大师系列 |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聚焦核心痛点

1、AI多模型工具并行使用低效

在日常项目设计工作中,笔者习惯同时并行调用多个AI工具,如DeepSeek、豆包、元宝、Kimi、文小言等,目的是交叉验证AI生成结果的准确性和置信度。

但是,频繁查找、唤起、切换AI工具界面等一系列交互动作,路径长,增加记忆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工作效率。

2、跨设备场景操作混乱

Windows和Mac系统截屏快捷键冲突,双端用户使用习惯有差异,较容易混淆且记不住相同功能不同的快捷键,容易误操作,导致误触,中断工作流。

例如,笔者在加载体验升级项目中,走查调研Windows端产品相关页面的加载体验问题,需要使用Windows的截图和录屏工具。

由于长期习惯使用MacBook设备,习惯了苹果设备的截图和录屏快捷键,所以在使用Windows电脑时,不知道Windows设备的截图和录屏在哪里,不清楚快捷键,通过搜索引擎工具搜索学习后,仍会和MacBook截图相关快捷键混淆,影响工作效率。

3、跨设备协作链路卡顿

日常设计工作涉及Windows端产品体验走查、设计验收及竞品分析等,需频繁切换Windows和Mac双系统进行跨平台操作。当前跨设备文件传输依赖社交工具中转,导致多任务处理效率降低。

4、重复机械性操作增加时间成本

Figma中高频执行图层对齐或组件库调用等重复动作,影响原型设计产出效率。

不过,有了罗技大师系列的贴心设计,刚才提到的那些困扰都能轻松搞定!

解决方案

1、罗技大师系列软件Logi Options+AI +硬件,AI驱动自动化革命

罗技大师系列这次是认真的!软件Logi Options+AI搭配智能硬件,直接启动AI办公革命。

AI调度台化身贴心管家,随时召唤AI工具全家桶。聪明岛Smart Actions可以一键搞定复杂操作,像给电脑装了快捷键魔法。最惊艳的是Flow跨屏协作,三台电脑可以无缝切换比翻手机还顺溜,这一整套组合拳下来,设计工作效率直线提升!

(1)AI调度台,一键调出AI工具

罗技AI调度台,可以一键随时召唤个人常用的AI工具。首先,电脑接入罗技键盘和鼠标,然后下载Logi Options软件。打开Logi Options,点击右上角入口唤起「罗技AI调度台」设置项。

可以根据个人习惯,自定义键盘和鼠标快捷键,一键唤起罗技AI调度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