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学习:人工智能应用实践 #### 项目目标 通过项目学习方式,让学生掌握人工智能在多个实际场景中的应用,包括认识AI基础、博物馆智能讲解员、作文批改智能体和绘画智能体的搭建方法。项目旨在提升学生的技术理解能力、实践能力和跨学科思维能力。 #### 项目内容与实施方法 ##### 认识人工智能基础 学生通过阅读基础资料、观看视频和互动演示,理解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包括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核心技术。学生还需掌握AI模型的基本训练流程和数据处理方法[^1]。 ##### 搭建作文批改智能体 学生可基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使用Python语言和相关库(如NLTK、spaCy、transformers)搭建一个基础的作文批改系统。该系统可以实现语法检查、语义分析、关键词提取等功能。例如,使用Hugging Face的Transformer库加载预训练模型进行文本评分: ```python from transformers import pipeline # 加载预训练的文本评分模型 summarizer = pipeline("summarization") text_scoring = pipeline("text-classification", model="bert-base-uncased")超好用的英语作文批改AI工作流教程(附AI工具) # 示例作文 essay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s a wonderful field that is developing rapidly. It has many applications in education, healthcare, and transportation." # 作文评分 score = text_scoring(essay) print(f"Essay score: {score}") ``` 该系统可进一步扩展为支持多维度评分,如语言流畅性、逻辑结构、词汇丰富度等[^1]。 ##### 搭建绘画智能体 学生可使用深度学习模型(如GAN、VAE或Stable Diffusion)搭建一个绘画生成系统。以Stable Diffusion为例,使用Hugging Face提供的模型接口进行图像生成: ```python from diffusers import StableDiffusionPipeline import torch # 加载预训练模型 pipe = StableDiffusionPipeline.from_pretrained("runwayml/stable-diffusion-v1-5", torch_dtype=torch.float16) pipe = pipe.to("cuda") # 生成图像 prompt = "A futuristic city with flying cars and green energy" image = pipe(prompt).images[0] image.save("futuristic_city.png") ``` 学生可以尝试不同提示词和参数,观察生成图像的变化,并分析模型的训练数据来源和风格迁移能力[^1]。 ##### 体验博物馆智能讲解员 学生可通过语音识别、自然语言理解和图像识别技术,构建一个虚拟的博物馆讲解员系统。该系统能够识别展品图像,提供语音讲解,并回答观众提出的问题。例如,使用OpenCV进行图像识别,结合语音合成技术输出讲解内容: ```python import cv2 import pyttsx3 # 图像识别部分 def recognize_artifact(image_path): # 简单示例,实际可替换为深度学习模型 return "Ancient Egyptian Statue" # 语音合成部分 engine = pyttsx3.init() def speak(text): engine.say(text) engine.runAndWait() # 主流程 artifact = recognize_artifact("artifact.jpg") speak(f"This is a {artifact}. It dates back to the 12th dynasty.") ``` 该系统可进一步结合语音识别模块,实现双向交互功能[^1]。 #### 项目评价标准 - **技术实现**:是否正确应用AI模型,代码是否可运行。 - **创意表达**:应用场景是否具有创新性,是否贴近实际需求。 - **社会影响分析**:是否对AI伦理、隐私保护、文化传承等问题进行讨论。 - **展示表达**:成果展示是否清晰、有逻辑、富有感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