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人工智能的决策部署,推
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开源、开放的产业生态不断自我优化,充分
发挥基础共性、伦理、安全隐私等方面标准的引领作用,指导
人工智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等的制修订和协调
配套,形成标准引领人工智能产业全面规范化发展的新格局,
制定《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 落
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决策部署,以市
场驱动和政府引导相结合,按照 “统筹规划,分类施策,市场
驱动,急用先行,跨界融合,协同推进,自主创新,开放合作”
原则,立足国内需求,兼顾国际,建立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
体系,加强标准顶层设计与宏观指导。加快创新技术和应用向标
准转化,强化标准的实施与监督,促进创新成果与产业深度融
合。注重与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机器人、车联网等相关标
准体系的协调配套。深化人工智能标准国际交流与合作,注重
国际国内标准协同性,充分发挥标准对人工智能发展的支撑引
领作用,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 3 —
(二)建设目标。
到 2021 年,明确人工智能标准化顶层设计,研究标准体
系建设和标准研制的总体规则,明确标准之间的关系,指导人 工
智能标准化工作的有序 展,完成关键通用技术、关键领域 技术、
伦理等 20 项以上重点标准的预研工作。
到 2023 年,初步建立人工智能标准体系,重点研制数据、
算法、系统、服务等重点急需标准,并率先在制造、交通、金融、
安防、家居、养老、环保、教育、医疗健康、司法等重点行业和
领域进行推进。建设人工智能标准试验验证平台,提供公共服务
能力。
二、建设思路
(一)人工智能标准体系结构。
人工智能标准体系结构包括 “A 基础共性”、 “B 支撑技
术与产品”、 “C 基础软硬件平台”、 “D 关键通用技术”、
“E 关键领域技术”、 “F 产品与服务”、 “G 行业应用”、
“H 安全/伦理”等八个部分,如图 1 所示。
— 4 —
图 1 人工智能标准体系结构
其中,A 基础共性标准包括术语、参考架构、测试评估
三大类 ,位于人工智 能标准体系结构 的最左侧 ,支撑标准体
系结构中其它部分;
B 支撑技术与产品标准对人工智能软硬件平台建设、算法
模型开发、人工智能应用提供基础支撑;
C 基础软硬件平台标准主要围绕智能芯片、系统软件、
发框架等方面,为人工智能提供基础设施支撑;
— 5 —
D 关键通用技术标准主要围绕机器学习、知识图谱、类脑
智能计算、量子智能计算、模式识别等方面,为人工智能应用 提
供通用技术支撑;
E 关键领域技术标准主要围绕自然语言处理、智能语音、
计算机视觉、生物特征识别、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人机交互等
方面,为人工智能应用提供领域技术支撑;
F 产品与服务标准包括在人工智能技术领域中形成的智能
化产品及新服务模式的相关标准;
G 行业应用标准位于人工智能标准体系结构的最顶层,面向
行业具体需求,对其它部分标准进行细化,支撑各行业发展;
H 安全/伦理标准位于人工智能标准体系结构的最右侧,
贯穿于其他部分,为人工智能建立合规体系。
标准研制方向明细表见附表。
(二)人工智能标准体系框架。
人工智 能标准体系框架主要 由基础共性 、支撑技术与产
品、基础软硬件平台、关键通用技术、关键领域技术、产品与 服
务、行业应用、安全/伦理八个部分组成,如图 2 所示。
— 6 —
图 2 人工智能标准体系框架
— 7 —
三、建设内容
(一)基础共性标准。
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pdf
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人工智能的决策部署,推
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开源、开放的产业生态不断自我优化,充分
发挥基础共性、伦理、安全隐私等方面标准的引领作用,指导
人工智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等的制修订和协调
配套,形成标准引领人工智能产业全面规范化发展的新格局,
制定《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 落
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决策部署,以市
场驱动和政府引导相结合,按照 “统筹规划,分类施策,市场
驱动,急用先行,跨界融合,协同推进,自主创新,开放合作”
原则,立足国内需求,兼顾国际,建立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
体系,加强标准顶层设计与宏观指导。加快创新技术和应用向标
准转化,强化标准的实施与监督,促进创新成果与产业深度融
合。注重与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机器人、车联网等相关标
准体系的协调配套。深化人工智能标准国际交流与合作,注重
国际国内标准协同性,充分发挥标准对人工智能发展的支撑引
领作用,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 3 —
(二)建设目标。
到 2021 年,明确人工智能标准化顶层设计,研究标准体
系建设和标准研制的总体规则,明确标准之间的关系,指导人 工
智能标准化工作的有序 展,完成关键通用技术、关键领域 技术、
伦理等 20 项以上重点标准的预研工作。
到 2023 年,初步建立人工智能标准体系,重点研制数据、
算法、系统、服务等重点急需标准,并率先在制造、交通、金融、
安防、家居、养老、环保、教育、医疗健康、司法等重点行业和
领域进行推进。建设人工智能标准试验验证平台,提供公共服务
能力。
二、建设思路
(一)人工智能标准体系结构。
人工智能标准体系结构包括 “A 基础共性”、 “B 支撑技
术与产品”、 “C 基础软硬件平台”、 “D 关键通用技术”、
“E 关键领域技术”、 “F 产品与服务”、 “G 行业应用”、
“H 安全/伦理”等八个部分,如图 1 所示。
— 4 —
图 1 人工智能标准体系结构
其中,A 基础共性标准包括术语、参考架构、测试评估
三大类 ,位于人工智 能标准体系结构 的最左侧 ,支撑标准体
系结构中其它部分;
B 支撑技术与产品标准对人工智能软硬件平台建设、算法
模型开发、人工智能应用提供基础支撑;
C 基础软硬件平台标准主要围绕智能芯片、系统软件、
发框架等方面,为人工智能提供基础设施支撑;
— 5 —
D 关键通用技术标准主要围绕机器学习、知识图谱、类脑
智能计算、量子智能计算、模式识别等方面,为人工智能应用 提
供通用技术支撑;
E 关键领域技术标准主要围绕自然语言处理、智能语音、
计算机视觉、生物特征识别、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人机交互等
方面,为人工智能应用提供领域技术支撑;
F 产品与服务标准包括在人工智能技术领域中形成的智能
化产品及新服务模式的相关标准;
G 行业应用标准位于人工智能标准体系结构的最顶层,面向
行业具体需求,对其它部分标准进行细化,支撑各行业发展;
H 安全/伦理标准位于人工智能标准体系结构的最右侧,
贯穿于其他部分,为人工智能建立合规体系。
标准研制方向明细表见附表。
(二)人工智能标准体系框架。
人工智 能标准体系框架主要 由基础共性 、支撑技术与产
品、基础软硬件平台、关键通用技术、关键领域技术、产品与 服
务、行业应用、安全/伦理八个部分组成,如图 2 所示。
— 6 —
图 2 人工智能标准体系框架
— 7 —
三、建设内容
(一)基础共性标准。
最新资讯
相关资讯
-
中国信通院发布《人工智能赋能行业发展高质量建设指南(2024年)》(附下载)
-
AI2.0时代的软件研发:2024规划指南 | Thoughtworks China
-
收藏!20份国内外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指南(附下载)
-
基于AI人工智能一体化智慧校园建设方案.pdf
-
阿里云:中国人工智能应用发展报告(2025)(57页).pdf
-
2023数据和AI驱动的智慧教学设计指南.pdf
-
Adobe Illustrator 2025(矢量图形设计)v29.3.0 绿色免安装版
-
使用AI绘图怎么配置电脑 – PingCoderilichakanlabel@1xupvoterilichakanrilichakanrilichakanrilichakanrilichakanrilichakanrilichakanrilichakanrilichakanrilichakan
-
电脑显卡在AI开发中的配置需求: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显卡要求
-
大疆智图电脑配置要求(适合大疆智图的电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