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段时间我天天卡文,文档打开一整天,输出不到500字。那种状态就像你脑子里知道大概要写啥,但手就是下不去。主线想好了,细节写不动;人设起得漂亮,一到情节推进就拉胯。
后来我不是靠天赋破局的,是靠AI工具。不是那种什么都能包办的神奇AI啊,而是那种能“救你一把”的靠谱工具。下面这些,是我这段时间实测后留下的,真的在我写小说的时候帮上了忙。
1. 笔灵AI ——当你卡文、没头绪、想抄点结构,它太懂小说人了
说实话,我对“AI生成小说”这事是很迟钝的。一开始根本不信,直到有一次卡文卡得想扔电脑,朋友扔给我一句:“你把设定丢进去,它能拉出个章节轮廓”。
我第一次用是写一本年代重生文,主线有了,但情节细节空得要命,节奏怎么起爆、第一章该怎么起承,我全没谱。笔灵有个功能叫小说生成器,我随手丢了个设定进去,它直接给我跑出了一段完整剧情,还有人物动机和推进逻辑。
建议复制到电脑端打开体验更佳!
实际使用感受:
输入设定之后它直接甩给我一段逻辑完整、还能直接用的主线剧情,连人物动机都顺出来了。对新手来说简直是开挂工具。
输入设定:
1978年,女主重生回农村,决定改变家族命运。
我当时的反应是:虽然还得改,但这已经帮我把开篇顺出来了。
适合人群:
我觉得特别适合刚写小说没多久,或者剧情想好了但写不动细节的时候。
笔灵也有那种拆爆款结构的功能,你把一篇火文贴进去,它能拆给你看“哪里是高赞段落”“节奏怎么设置”,比你自己慢慢分析省劲多了。
不足:
有时候它给的句子有点用力过猛,台词也会略显“爽文模板化”,但你要是会挑,是真的好用。
2. DeepSeek ——适合“理工型写作者”,帮你把小说搭出骨架
当时我脑子里有个复杂设定,想写三条时间线交织的权谋剧情,但自己完全理不出顺序,一写就乱套,才想到找个能帮我理结构的AI。
实际使用感受:
意外地好用。它不怎么会“讲故事”,但很会“搭结构”,就像给小说画了一个PPT框架图。用完它之后,我终于知道自己第一章该写啥、第二章该转哪、高潮该怎么埋了。
虽然文字平淡,但逻辑清晰得让人安心,我后来就照它这个骨架去填肉,写得比以前顺多了。
适合人群:
适合脑子里点子太多但剧情铺不顺的人,尤其是你要写多线、时间错位、权谋或推理那种需要结构感的小说,它真的能帮你捋顺。
不足:
文风确实挺“程序员”的,没啥情绪,但你要的是骨架,它不拖泥带水,干净利落就是它的优点。
3. 豆包 ——人物多线并行时,它是救命图谱生成器
我用豆包那会儿,写的是个悬疑案,设定是陈年旧案翻出来,一堆人都可能有牵连。问题就出在“人太多”——谁跟谁有过节,谁当年说了假话,谁现在知道真相装傻,我脑子真转不过来了。每次写到第三章就开始绕。
实际使用感受:
能帮我捋清好多复杂的人物关系。它不是那种只会写几句话的AI,它能在你设定好几个角色后,主动告诉你“这些人之间可能会产生什么样的戏剧冲突”,就那种——你没说它也会猜你想写啥的感觉。
它直接提示我,说B其实以前偷偷帮过A家打官司但失败了,C一直在暗地查所有人,还可能怀疑A。我当时看完的第一反应是:“哦豁,这不就心理战开场了嘛。”
我原本只是想写警察查案的线性剧情,结果豆包直接把我往“谁都在隐瞒,谁都在试探”的方向推了一把,反而有点意思。剧情一下就复杂了,也顺了。
适合人群:
写多主角、多事件、多反转那种的,尤其像我这种记性不好又不爱做表格的写手,豆包可以当你半个脑子用。你给它一点设定,它就会帮你推可能性,像个特别爱阴谋论的搭子。
不足:
写出来的句子吧……怎么说呢,很乖。就像是个优秀学生在写读后感那种调调。没火花也没毛病,适合用它拉主干,自己再上色。
4. Kimi ——忙疯的时候,它能帮你快速补字数
用Kimi的时候纯粹是赶稿赶到想摆烂。那时候我两个文一起跑,白天还在改商业提案,晚上回来看着文档一点不想动。但平台又不能断更,我就想——有没有哪个AI能帮我把我知道该写但不想写的那段补一补?
听说Kimi写得快,句子不废话,就打开它,扔了一段场景设定。
实际使用感受:
嗯……没被坑到,但它也不算神。它就是那种你说“来段两人坐车时的对话,有点暧昧但不能露太多”,它就给你来一段,还挺顺。没啥高光,但起码你能接得上。
我加了点女主的心理活动和一个小插曲,基本就能用了。
适合人群:
适合那种脑子知道要写什么,但身体真的不想写的阶段。你丢一段设定,它就能帮你把中间的桥段填上,不出错、能用,关键是快。
不足:
它不擅长制造高潮。你要它写一场“破防台词”它就会来一句“我们之间是不是该结束了”,你能懂我意思吧?就很平。但你要它帮你补过渡、补车戏、补餐桌对话,它真的比你熬半小时强。
5. 文心一言 ——情绪流动写得妙,但节奏推进一般
我写校园言情时,最怕的就是“尴尬对话”和“干巴巴心理活动”。一个回忆杀能写成流水账,完全没有共鸣。听说文心一言在语言风格和情绪表达上挺擅长的,就想看看它能不能帮我润一润情绪。
实际使用感受:
它写内心戏的时候很细腻,有时候能帮你点破情绪,让人物看起来更像是“真的有在想事”。我现在会专门拿它来打磨“感情转折段”。
我基本没怎么改,就直接用了。
适合人群:
写内心戏、情绪转折、暧昧气氛的作者,特别是言情/青春/治愈向,它写出来的段子会有点电影感。
不足:
节奏慢,不适合写大场面或剧情急转的内容。你拿它来写反派爆发、打脸翻盘,它会写成“沉默思考三秒钟”……但润细节真的有一手。
写在最后:
这5个AI工具,没有哪个是万能的,但都在我真正卡文、逻辑乱、节奏掉的时候拉了我一把。
有人说“用AI是不是不纯粹”?我想说,写小说又不是闭门造车。你用过写作课、读过拆书稿、背过大纲模板,这些不也是“工具”?AI也只是工具,只是它来的方式更快、反应更直接。
这些工具帮我节省了很多“原地打转”的时间,让我更专注在我最擅长的部分——情绪、节奏、角色塑造上。你不需要全都用,但你一定得知道它们能做什么,什么时候该让它们上场。
最后一句话:写小说,不是靠一个人憋出十万字,而是找到那个能推你一把的“助攻”。这些AI,就是你卡文时最稳的外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