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集微访谈 | 荷兰政府的“贝多芬计划”,面临两大压力

2、台积电获美国66亿美元补贴建厂 AMD、苹果、英伟达CEO纷纷表态

3、韩国总统:将投资近70亿美元发展AI,目标成为前三强国家之一

4、美日联手研究生成式AI,将建立合作框架

5、到2030年,AI及数据中心相关铜需求将达100万吨

6、台积电JASM熊本厂设立微芯科技专用40nm产线


1、集微访谈 | 荷兰政府的“贝多芬计划”,面临两大压力

本期受访人:Frans-Paul van der Putten 荷兰对华科技和地缘政治专家。 Clingendael 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中国问题研究中心联合创始人,前负责人。The Resurrection of China(《中国的再度崛起》)作者。集微访谈就就目前中荷半导体双边商贸关系,“贝多芬计划”等一系列问题和van der Putten先生做了沟通和交流,收到了十分有启发的答复

集微访谈:总体来看,荷兰半导体产业链和生态,相比全球尤其是欧洲其它各国有什么独特之处?

van der Putten:主要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偏重制造环节,一个是整个生态往往围绕制造半导体的设备链而展开。

集微访谈:之前业界传出了ASML“出走”传闻。荷兰政府为了留住ASML,发起了“贝多芬行动”,你是否认为荷兰的政治和半导体产业有一些鸿沟?“贝多芬行动”将面临着哪些挑战?

van der Putten:荷兰政府,以及以ASML为代表的荷兰高科技产业群体面临的政治压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在国内,一些政党和部分选民施加压力,要求限制外国人入境,包括限用科技公司和研究机构聘用的技术专家;在国际上,荷兰面临着美国政府施加压力,希望限制中国获得某些技术,特别是先进的半导体技术。

集微访谈:荷兰埃因霍温虽然是个小城,但聚集了大量的高新技术企业,尤其是有ASML和恩智浦这样的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公司,目前,全球不少国家都在试图效仿埃因霍温模式打造以半导体市场为主要带动方向的产业集群。

van der Putten:十九世纪末,飞利浦在埃因霍温成立。20世纪,它成为荷兰最大的科技公司和欧洲领先的跨国公司之一。埃因霍温半导体集群的大部分直接或间接是飞利浦历史性发展的成果。

集微访谈:不稳定的地缘政治给全球半导体产业生态的健康度带来了很多负面因素。美国商务部不断加强所谓的供应链审查,尤其在光刻设备领域不断对华收紧出口许可,这会对中荷双边半导体商贸造成什么影响?

van der Putten:美国似乎将继续扩大高科技限制的范围,包括对第三国的限制。因此,荷兰与中国的光刻设备的贸易范围可能会继续缩小。

【压力】集微访谈|荷兰政府的“贝多芬计划”,面临两大压力;台积电获美国66亿美元补贴建厂;韩国总统:将投资近70亿美元发展AI集微访谈:近期荷兰首相吕特访华,并得到了习近平主席的接见。吕特被认为是下一届北约秘书长的热门人选。荷兰的政坛换届和高层人事布局,会对双方的高科技产业产生哪些影响?

van der Putten:目前荷中经济关系往来密切,但现在政治障碍却比以前更多了。无论哪党执政,荷兰与中国的经济关系都可能面临越来越大的内外部压力。

【英文原文】

JW Insight:Could you briefly summarize, compared to other global and Europe regions, are there any specific ecosystem features of chip market in Netherlands ( design, manufacturing, packaging, etc) ?

van der Putten: Two major features are manufacturing of semiconductors, and manufacturing of tools and equipment to make semiconductors.

JW Insight:Dutch government has now launched "Beethoven operation" to persuade ASML to stay. What’s your opinion on the connection between politics and high tech business? From your perspective, what’ the biggest challenges of the “Beethoven operation”?

van der Putten: The Dutch government and Dutch high tech companies such as ASML currently face political pressure from two sides. Domestically, there is pressure from some political parties and from part of the electorate to limit the inflow of foreigners, including technological experts that are hired by tech companies and research institutes. Internationally, there is pressure from the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which wants to limit Chinese access to certain technologies, in particular advanced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JW Insight:ASML is headquartered in Eindhoven, a small city with great high-tec power. With what kind of alchemy, Eindhoven build such a great semiconductor industry cluster ?

van der Putten: In the late nineteenth century Philips was established in Eindhoven. In the 20th century it became the largest Dutch technology company and one the leading multinationals of Europe. Much of the Eindhoven semiconductor cluster is directly or indirectly an outcome of past activities of Philips.

JW Insight:Due to the unstable geopolitical situation and U.S’ tightening up semiconductor export controls. ASML has an unclear growth prospects in China. Meanwhile, China has been splashing subsidies on lithography machines for many years to reducing its reliance on foreign chip technology. What’ your opinion on lithography machine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Netherlands in future?

van der Putten:It seems that the US will continue to expand the reach of its high-tech restrictions, including those that apply to third countries. The scope for Dutch lithography trade with China may therefore continue to decrease.

JW Insight:At the end of March, Chinese President Xi Jinping meets Dutch Prime Minister Mark Rutte in Beijing. Rutte is in a strong position to succeed Jens Stoltenberg as the head of NATO. Could you analyze, how Netherlands- China economic trade would be affected by a change of government in Netherlands?

van der Putten:Netherlands-China economic relations are close but there are now more political obstacles than before. Regardless of which parties will be in government, the economic relationship with China will probably come under increasing pressure.

2、台积电获美国66亿美元补贴建厂 AMD、苹果、英伟达CEO纷纷表态

4月8日,台积电宣布,美国商务部与台积电亚利桑那州分公司签署了一份不具约束力的初步条款备忘录(PMT),根据《CHIPS和科学法案》提供高达66亿美元的直接资助。台积电还宣布计划在台积电亚利桑那州建造第三座晶圆厂,以利用美国最先进的半导体制程技术满足强劲的客户需求。

随着该公司在完成其第一座晶圆厂方面取得进展,并继续在亚利桑那州子公司建设第二座晶圆厂,第三座晶圆厂使台积电在亚利桑那州凤凰城地块的总资本支出超过650亿美元,使该地块成为亚利桑那州历史上最大的外国直接投资,也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绿地项目外国直接投资。

“《芯片与科学法案》为台积电提供了进行这项前所未有的投资的机会,并为我们提供美国最先进制造技术的代工服务。”台积电董事长刘马克博士表示:“我们在美国的业务使我们能够更好地支持我们的美国客户,其中包括几家世界领先的科技公司。我们在美国的业务也将扩大我们的能力,以开创半导体技术未来的进步。”

“我们很荣幸能够为我们的客户提供支持,这些客户无论是在芯片设计、硬件系统还是软件、算法以及大语言模型方面,都是移动、人工智能和高性能计算领域的先行者。”台积电首席执行官C.C. Wei博士表示:“他们是推动对台积电所能提供的最先进硅的需求的创新者。作为他们的代工合作伙伴,我们将通过台积电亚利桑那州增加领先技术的产能,帮助他们释放创新。我们对亚利桑那州站点迄今为止取得的进展感到兴奋,并致力于实现其长期成功。”

台积电亚利桑那州的三座晶圆厂预计将创造约6000个直接的高科技、高薪工作岗位,建立一支劳动力队伍,这将有助于支持一个充满活力和竞争力的全球半导体生态系统,使美国领先企业能够在拥有世界级半导体代工厂的同时获得国内制造的尖端半导体产品。据大凤凰城经济委员会分析,此次对三座晶圆厂增加投资,将创造超过2万个累积的独特建筑工作岗位,以及数万个间接供应商和消费者工作岗位。

台积电亚利桑那州的第一家晶圆厂有望在2025年上半年开始利用4nm技术进行生产。第二座晶圆厂将在此前宣布的3nm技术之外,用下一代纳米片晶体管生产世界上最先进的2nm制程技术,生产将于2028年开始。第三家晶圆厂将生产采用2nm或更先进制程的芯片,生产将于本世纪末开始。与台积电所有先进晶圆厂一样,这三座晶圆厂中的每一座都将拥有大约两倍于行业标准逻辑晶圆厂的洁净室面积。

台积电践行绿色制造,目标是作为在能效、节水、废物管理、大气污染治理等方面不断创新的环保企业的全球标准。台积电亚利桑那州的晶圆厂以同样的全球愿景设计和建造,目标是实现90%的水循环利用率。该公司已开始建设工业再生水厂的设计阶段,其设计目标是实现“接近零液体排放”,几乎将每一滴水都带回设施。

除了拟议的66亿美元直接融资外,PMT还提议向台积电提供高达50亿美元的贷款。台积电计划申请美国财政部投资税收抵免最高可达台积电亚利桑那州合格资本支出的25%。该公司仍然致力于其长期财务目标,即以美元计算的收入复合年增长率(CAGR)为15-20 %,毛利率为53%及更高,股本回报率(ROE)为25%及更高。

客户评论:

AMD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苏姿丰表示:“今天的声明凸显了美国国务卿雷蒙多和整个政府的坚定承诺,即确保美国发挥核心作用,创造一个地理位置更加多样化和更具弹性的半导体供应链。台积电在提供领先的制造能力方面有着悠久的记录,这些能力使AMD能够专注于我们最擅长的领域,设计出改变世界的高性能芯片。我们致力于与台积电的合作,期待在美国打造我们最先进的芯片。”

苹果首席执行官Tim Cook表示:“台积电处于先进半导体技术的领先地位——当这种专业知识与美国工人的聪明才智搭配在一起时,不可思议的事情就有可能发生。我们很自豪能在台积电美国生产的扩张中发挥关键作用,我们将继续在美国投资,支持美国先进制造业的新时代。”

英伟达创始人兼CEO黄仁勋:“我们祝贺台积电的历史性投资,并赞扬商务部的支持。自从我们发明GPU和加速计算以来,台积电一直是英伟达的长期合作伙伴,如果没有它们,我们正在进行的人工智能(AI)创新就不可能实现。我们很高兴能继续与台积电合作,因为它为亚利桑那州带来了尖端设施。”

3、韩国总统:将投资近70亿美元发展AI,目标成为前三强国家之一

韩国总统尹锡悦4月9日表示,韩国将在2027年前投资9.4万亿韩元(约合69.4亿美元)用于人工智能(AI)领域,以保持韩国在尖端芯片制造等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

尹锡悦宣布,这一计划包括一笔单独的1.4万亿韩元资金,用于培育AI半导体公司,因为韩国试图与美国、日本、中国等国家/地区保持同步,这些国家/地区正为本国/地区半导体供应链提供大规模政策支持。

根据韩国统计部门数据,3月韩国半导体出口额创21个月以来的新高,达117亿美元。尹锡悦表示,“当前的半导体竞争是一场产业战争,也是一场国家间的全面战争。”

韩国政府在一份声明中表示,通过专项投资和基金,韩国计划大幅扩大人工智能芯片的研发,如神经处理单元(NPU)和下一代高带宽内存(HBM)。此外,韩国政府还将推动下一代通用人工智能(AGI)和安全技术。

尹锡悦为韩国设立目标,到2030年成为包括芯片在内的AI技术前三强国家之一,并占据全球半导体市场10%或更多份额。他表示,“正如过去30年我们用存储芯片统治世界一样,未来30年我们将用AI芯片书写新的神话。”

关于中国台湾地区近期发生的地震,尹锡悦表示地震对韩国企业的影响目前还很有限,但他下令做好充分准备,以防出现不确定因素。

4、美日联手研究生成式AI,将建立合作框架

日本和美国政府将建立一个合作框架,共同研发生成式人工智能(AI),利用该技术将科学研究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据悉,日本文部科学大臣森山雅人即将前往美国会见美国能源部副部长David Turk(大卫·特克),两人将共同签署一份文件,概述美日双方的技术合作。日本文部科学省表示,这是两国就人工智能基础研究达成的首个此类双边协议,该协议的核心内容是共同使用支持生成式AI的基础模型。

目前,生成式AI已开始用于会议记录、生成文档等。在科学研究领域,通过利用实验数据、论文和其它资料来进行机器学习,人工智能或许能够提出科学假设和实验设计,这将有助于大大提高研究效率,从而带来新发现。

据悉,2023年日本文部科学省下属的研究机构Riken(理化研究所)开始开发生成式人工智能,用于加速科学研究。美国能源部所属的阿贡国家实验室也在开展同样活动,目标是纳入超过1万亿个参数。

预计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和美国总统拜登4月10日在华盛顿举行峰会后发表的联合声明中,将提及生成式AI合作这一举措。

5、到2030年,AI及数据中心相关铜需求将达100万吨

大宗商品贸易商托克(Trafigura)表示,到2030年,与人工智能(AI)和数据中心相关的铜需求可能会达到100万吨,并在本世纪末加剧供应短缺。

随着全球朝着消除碳排放的方向迈进,包括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在内的能源转型预计将在未来几年推动铜消费量的激增。

托克公司首席经济学家Saad Rahim表示:“如果你看看来自数据中心以及与人工智能相关的需求,就会发现这种增长是呈爆炸式的。”

Saad Rahim表示,“无论如何,到2030年我们将面临400万~500万吨的赤字缺口。实际上,没有人将这一因素纳入许多供需平衡中。”

Saad Rahim没有透露2030年全球铜需求量是多少。

预计2024年全球铜需求约为2600万吨,而据1月份调查显示,预计2025年铜市场缺口将从今年的3.5万吨升至10万吨以上。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铜生产国和消费国,还主导了能源转型所需的许多其他工业金属的全球供应。

欧洲复兴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Beata Javorcik表示:“我担心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升级将减缓绿色转型。

中国控制着关键原材料生产的很大一部分,而西方及其盟友控制着其中一些关键原材料的相对较小份额。”

Beata Javorcik提到,电动汽车电池所需的稀土和石墨这些材料的生产主要由中国主导。

6、台积电JASM熊本厂设立微芯科技专用40nm产线

Microchip Technology(微芯科技)扩大了与台积电的合作伙伴关系,台积电在日本先进半导体制造公司(JASM)建立了微芯科技专用的40nm制造生产线。

JASM是台积电在日本熊本县的控股制造子公司,40nm工艺将帮助微芯提高供应链弹性。

微芯在美国拥有一系列传统硅制造业务,与台积电的交易包括投资额外技术以提高内部制造能力和产能,同时建立更多地域选择性和供应链多样性,涵盖晶圆厂、代工厂、封装测试厂以及OSAT合作伙伴。

JASM的晶圆产能供应将进一步增强微芯为汽车、工业和网络应用等各种市场的广大全球客户提供服务的能力。

微芯表示,台积电的合作伙伴关系和JASM产能有助于抵消外部因素,例如频繁变化的业务状况和自然灾害(例如近期中国台湾地震导致部分生产暂停),从而降低供应链中断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