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的基础教育课堂,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浪潮正在席卷着学生和教师。在这场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的技术迭代与革新中,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能否被深刻改变,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在英语教学领域,借助人工智能教学助手来完成作文的教学和批改,似乎已经在部分中学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想象一下,当老师手持平板电脑,指尖轻触屏幕,一个虚拟的“AI辅助教师”形象瞬间跃然于眼前,这种虚实结合的教学方式,究竟能否真正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能否在保持传统教学方法优势的基础上,融合数字化教学的先进性?作为一名初中教师,我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变化。
在英语教学中,AI究竟懂什么是好作文吗?许多青年教师看似与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天然亲近,但当置身于这场对传统课堂的颠覆中时,难免感到困惑与迷茫。2023年10月,我所在的学校被评为上海市中小学教学数字化转型整体试验样板校。我有幸入选初中英语数字资源常态化应用的中心组成员,开启了这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序幕。
英语课堂中最先引入AI的就是作文批改工具。传统的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往往只能关注到学生的作文结果,而忽视了学生写作的过程。低效的“滞后”评价占据主导地位,学生的写作能力需要在不断的“反馈—修改—再反馈—再修改”循环中提升,而AI却能较好地弥补这一点。

然而,当我尝试在班级里使用AI批改工具时,却不断遭遇新问题。技术的“水土不服”显而易见,AI中的语法纠错模块常常将学生的创意表达误判为错误,甚至导致学生对AI批改的信任危机。有学生私下递给我小纸条,询问AI的批改是否真靠谱,毕竟有些反馈似乎与我教授的高分技巧背道而驰。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意识到需要“给AI补课”。我花了两周时间研究新教材的写作评价标准,将不同主题和年段的标准输入到AI中,以此优化其作文批改的评价。同时,我尝试在批改过程中形成“双轨批改制”,即AI负责即时反馈拼写和语法等“硬错误”,而我则在课堂上带着学生讨论如何让作文更具感染力。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写作思辨能力逐渐提升,AI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也愈加频繁。比如,小吴同学通常抗拒修改作文,但在看到AI生成的“写作成长轨迹图”后,竟主动找我讨论如何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这一切让我深刻意识到,技术的真正价值在于让每个孩子看见自己进步的“证据”。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我发现英语课堂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学生在写作前使用平板分析标题中的关键词,遇到不会的单词时也会主动查阅相关资料。AI不仅能实时标注语法错误,还能让学生在积极互动中认真修改作文。学习自驱力的激发,成为AI送给课堂的珍贵礼物。
尽管在“AI+教育”的道路上,我们仍在探索与突破,但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的英语写作教学将会有更多可能性。教育者们应该积极面对这些挑战,利用AI技术,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