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技术的出现加速了行业渗透,同时AI技术也为食品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改变。目前,AI技术在生产流程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计算机视觉方面,通过采集目标图像进行图像处理和识别,实现对产品品质检测、产品分类等功能。

现在有公司已经开发基于计算机视觉检测技术的食品分拣系统——利用照相机和近红外传感器拍摄照片,通过图像识别技术实现筛选次品与异物,同时应用机器人技术实现物品的自动分拣与包装。人工智能技术在食品分拣系统中的应用有助于解放劳动力,优化企业能耗,提高生产效率并改善产品质量,最终提升食品安全水平。

人工智能与食品行业怎样结合?看看这12家公司

同时通过对食品加工生产全过程进行监测,采集多个传感器的数据,构造出基于学习功能的生产过程监测器。该监测器主要是通过语音识别、视觉识别等方式来分析、调节和改进生产过程中的参数,预测产品质量,从而改进自动设置和调整加工过程的参数。

另一方面,为了提升冷链效率,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算法及机器学习技术进行自动配载,有助于实现物流运输路线优化,从而大大降低物流成本。此外,人工智能在供应链中还可以用来准确预测食品库存,便于管理定价或食品溯源——跟踪产品“从工厂到餐桌”的全过程,保证食品供应链的透明度。对供应链的智能管理还有利于提升企业经营效率,降低企业库存和供应链成本。

在餐饮行业,人工智能可以进行全方位地分析整理,然后再为餐厅经营者提出更为合理的管理建议,从而调整餐厅的运营规划,人工智能还可以通过大数据和云服务将每一位顾客在餐厅的用餐信息和用餐喜好记录在数据库中。餐厅通过人工智能提供的数据来判断用户的消费心理,把握消费动向,以便更好地服务消费者,并根据消费者之前的消费记录智能地推荐菜品,甚至提供更个性化的推荐。

中国有一句话叫做“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历来都是人们所关注的重点,不断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反映出我国目前的食品安全监管存在一定的不足。食品安全的监管工作量巨大、食品安全事故频繁发生,依赖传统的人工监管模式很难实现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即时预警和全面监控。而应用AI技术监管模式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形式,通过智能检索、专家系统等先进技术可完善对食品安全事件的预警监测,提升政府的监管效率,落实企业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保障食品安全。